“效益”是什么?效益代表着企业财务利润、盈利水平、经营成果。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盈利,随着市场同质竞争的白热化和企业内部经济指标的倒逼,越来越多管理者在纠结项目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项目成本,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赚得盆满钵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实现经济预期收益,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抓好在建项目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更有意义。

新常态下做好在建项目管理,是企业调结构促转型升级的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在苦苦探索的问题。项目是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企业展示能力、赢得信誉、获取口碑、抢占市场的载体,项目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职工锻练成长的政治舞台。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只有通过内部管控,精耕细作,物管创效,提高项目二次经营创效水平,提高管控手段,铸造精品工程和战略性工程,才能实现生产经营的跨越式发展,打造企业发展的升级版。从某种意义讲,项目盈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攸关,干好在建项目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延伸企业生命长度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通过项目精心管理和培育市场来实现的。

新常态下提高项目盈利,是满足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和经济指标完成的需要。当前,物价在飞快上涨,只有实现合理的职工工资年增长率,才能适应消费指数递增需求;只有不断的提高职工家庭的幸福指数,才能让职工立足本职、扎根企业,不断发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建立立业,创造财富。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那又该如何化解工资增涨给企业带来压力?一是靠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精细管理、过程管控降低成本;二是靠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任务同样需要通过企业艰苦创业来实现的。不是所有项目都是一本万利的,项目的建设实体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税金及职工的社会福利统筹等成本是项目建设的基本支出,只有通过规范管理,提高管控水平,降本降耗,二次经营,增收创效,才能使项目稳健经营,确保项目创效的预期效益目标。公司通过合理确定项目收益率,明确上交款指标,来考核项目经济管控水平和评定项目业绩,并维持上交款指标的刚性约束,犹如一条深不可测的大江大河,欲游到彼岸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经营成果最终反映在经济指标上,项目结束了,即使质量、安全、进度、信誉等指标很不错,但经济指标未实现的话,也会影响到项目最终的考核。忽略主要经济指标等于在逃避责任,没有效益项目是不成功的项目。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失败的管理,项目出现责任亏损,必须要分析原因,查找亏损症结,追究经济责任。

新常态下加强项目管理,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公司每年在建项目30至40个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加强项目管理,在岗2000多名职工分布在施工一线,且劳务队伍人数更多,使各项目均衡发展,管理难度极大。犹如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拖着几十节车厢,承载负荷在广阔田野里极速奔驰,在高速运转中如果是那节车厢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到火车行驶速度,整列火车受到阻力,因此,无论是分布在那个省份的项目,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为它代表着公司代表着企业,项目现场管理好差影响到企业信誉评价工作,直接影响到经营承揽工作。坚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过程控制,技术旁站,消灭安全质量火灾事故,高质量完成任务,满足合同工期,兑现承诺,向公司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是各个项目必须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以信誉保市场,不仅有现实意义,还有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实现项目滚动发展,干好在建项目是占领一方市场的首眩

夯实项目现场管理,才有施工企业的话语权。无论是铁路项目,还是公路项目,管理决定项目的优劣,管理决定项目的成败,核心要素是管理者的品质与责任心。适应新常态,认真学习贯彻公司《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结合项目的实际,积极探索与拓宽项目管理的新路子,最终推动项目管理上台阶。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确保组织运行顺畅。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庞大的组织体系。行业风险高,施工周期长,参与人数多,具有管理的复杂性和技术高的特点。分工细致,管理规范,业主、监理、设计院、质检站都参与其中,地方政府全程跟踪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部不是独立的运行个体,监督和压力来之方方面面。因此,项目组织机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对外关系协调与交往,也关系到内部组织的运行。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项目部配置应满足施工现场管理的需要,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精简,队伍精干高效,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政令通畅。一是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系统,全面推行项目党政负责制。不单要选好项目经理,还必须建设一个好的项目领导班子。二是做好上场项目策划工作,包括各类人类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资源集中管理,理顺关系,分减责任,高标准、高起点开好局、起好步。三是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分离,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伍为劳务作业层。签订工序单价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以经济杠杆促进生产力提高,全面推动班组建设。四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例会制度,分析与研判,及时发现问题。五是实行“制度管人,流程做事”,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标准化、项目党建标准化”的“双标共建”活动,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保持项目平稳健康地运行。五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的运行机制,做好防亏增效工作,按照“一事一奖,一事一罚”的原则,把工作激励机制贯穿于项目管理工作目标的始终。

2、加强现场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项目全面铺开之后,有若干支劳务队伍同时在现场作业,从工程基础开始逐步向工程上部延伸,现场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看似无为而治的管理,其实是非常严密有序的,因为在分项工程施工伊始,劳务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已向中标劳务队伍作了具体要求,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是在开工前完成的,现场配置了与分项工程相匹配的材料、设备等,开工后不会出现缺这缺那没有准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一同进场,分工有序,有条不紊。由于施工现场管理得当,物料可以节约,人工、材料、设备费用等可以减少,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火灾等事故得到有效的预控;科学调度,施工规范,现场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到位,窝工浪费基本杜绝,周而复始现场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过程中一旦出现衔接不到的问题,立即现场解决。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