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将从2016年1月1日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此举意味着今后高铁票价将告别“一成不变”,逐步走向市场调节。(光明日报2月28日讯)

铁路年年看春运,春运年年看铁路,大众的目光从曾经的紧盯车票数量,到如今的审视人性化服务,从未离开铁路一星半点。自发改委发布《通知》以来,对于高铁票价的讨论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高铁票价放开呢?

说到高铁票价放开的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从当下的高铁票价看起。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高铁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约为每公里0.04欧元,远低于西班牙的0.19欧元,以及法国的0.22欧元、德国的0.27欧元、意大利的0.25欧元和日本的0.22欧元。而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我国高铁是让旅客们用最低的价格享受最便捷的出行,实在是高铁史上无前例的好事。

那么在低票价的基础上,国家放开高铁票价也就显的合理许多。首先,高铁票价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只涨价不打折。《通知》中指出,铁路运输企业制定高铁动车组一、二等座旅客票价时,应当制定无折扣的公布票价(以下简称公布票价)。同时,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服务设施条件差异、客流分布变化规律、旅客承受能力和需求特点等实行一定折扣,确定实际执行票价。

其次,禁止高铁票价随市场需求浮动是让铁路市场化成为“伪命题”。铁路总公司自踏上市场化改革的征途后频放大招,先是大张旗鼓的进行铁路货运改革,再是着力打造铁路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后又在内部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这些明显的动作无一不像我们展示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决心,那为何到了开放票价这一关就停滞不前呢?所谓市场化,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和效率的最大化,放开高铁票价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止步不前就会让“市场化”成为伪命题。

第三,对高铁票价的束缚是阻拦高铁深入发展的“拦路虎”。随着高铁的持续发展,高铁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和高铁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让铁路入不敷出,只得继续拿着国家的补贴去维持低票价。而这让铁路陷入了“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一面束缚着票价不允许放开,一面敲着“市场化”的大鼓吵着闹着让铁路“自食其力”。在这虎狼之地,“市场化”是这个时代给出的必经之路,那么斩杀束缚高铁票价这只“拦路虎”就是唯一的办法。

高铁的发展早已不单单关乎于高铁本身,与其相关的制造业和技术输出、文化输出都让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如何让高铁发展后程不显疲惫,也是今后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事情,而理性的看待高铁放开票价就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