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粤海铁路了解到,23日上午,因市民元宵节期间燃放的“孔明灯”挂到环岛高铁供电接触网上,环岛高铁西段黄流至尖峰间,乐东至崖州间发现供电接触网上悬挂有“孔明灯”,造成3趟动车组列车晚点。2月24日来源:海口晚报。

每年的除夕,元宵、七夕、中秋甚至一些私人纪念日,很多人都喜欢用这种浪漫的方式来放飞情感。“点起火后慢慢放手,任它缓缓往天上飞去,放掉烦恼,也祈祷幸福”。一位市民说,小小一盏灯,承载着那么多的心情:欢庆、祈福、相思、助兴、悼念、减压……孰不知,满天的孔明灯,挂上高铁供电接触网,逼停3趟动车,为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这只是一个片段,其实,寄托着民众那么多情感的孔明灯,现实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当浪漫的“孔明灯“变成“恐怖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根据资料,各地屡禁不止的孔明灯,主要是个别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明理暗里一直兜售谋利,放飞者不了解,孔明灯一旦失控,变成火球,引发大火,损失惨重,奉劝怀有侥幸心理的放飞者,不要因为你的“祈福”带给这个世界一个“大灾难”。

也许是历史上这两个美丽的传说,让人们难以忘怀地把这一习俗,不断上演,孔明灯源远流长,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 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 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飘出城求救,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 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灯会飞的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 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 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 起来。但前提是放飞孔明灯必须注意这个事项,就是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 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

孔明灯,多由纸质灯罩或化纤布料加工制成,通过点燃固体或液体燃料放飞,升空后火焰温度极高,属于明火,外焰温度高达300℃,燃烧后飞行高度可达千米,飞行距离可达十数公里。如肆意放飞,一旦风力、风向不稳,极易威胁飞行器、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燃气站以及各类建筑物安全。目前正值火灾时节,火灾形势严峻,公安消防部门呼吁居民自觉抵制燃放孔明灯。

鉴于孔明灯放飞后实实在在造成的一些触目惊心的重大事故和灾难,最好的办法还是少放或限放。如有需要可选择在临海靠河,或者空旷、没有建筑物或植被等地方放飞,或是像气球那样,不要让孔明灯放飞后自由飘浮,而是用一根细长的控制线控制其高度、方向,适当的时候收回来。这样,既保留了我们的民俗传统文化,也不至于让原本无辜的孔明灯背上“恐怖灯”的罪名。

最后是公安消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教育本单位职工和家属清楚孔明灯的害处,拒绝小孩和家人购买和放飞“孔明灯”,更要对不良商家加大查处力度,没收和罚款是杜绝和减少“恐怖灯”的有效方法之一,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换一种传统习俗“祈福”会更文明,更安全,让失控的“孔明灯”不再带给这个社会一个又一个“可怕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