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普通列车一票难求,后来是动车抢手,没想到现在连大年三十的高铁票都这么难买。”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杨女士,直到1月中旬才确定在腊月二十六以后返乡,却发现那几天北京到郑州的五十几趟高铁二等票都售罄了。“感觉这几年坐高铁返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真是不差钱了1(2月25日人民日报)

2010年7月,沪宁高铁开通,高铁时代的到来,曾经让国民充满期待,望穿秋水,甚至一度幻想高铁缩短时空,改变生活节奏,成为百姓幸福和小资生活的一个因子。而当时在旅客眼中的“高票价”,却让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沦为了“运椅子专列”。开通初期的高铁,迎来的不是百姓的认可,而是 “不买帐”,“被高铁”一词频繁出现,“票价贵”、“技术山寨”、“影响地壳” 等吐槽此起彼伏。

高铁已经开通五年,五年间,随着高铁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以及高铁速度越来越快,乘坐环境越来越舒适,旅程服务越来越好,人们的质疑逐渐被高铁用高速、安全、便捷和准时的事实击碎。“被高铁”变成“盼高铁”,都盼望高铁早日修到自己家乡。

五年间,高铁改变了老百姓的出行选择。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过去铁路出行时间长、票难买,人们出行往往选择长途客运或飞机。因为成本高又麻烦,不少人不得不减少甚至避免出行。如今,高铁旅行时间比普通列车缩短了一半,刺激了探亲客流的需求,再加上百姓收入的不断提高,“周末流”就成为了高铁的“新常态”。

五年间,昔日被戏称“运椅子专列”的沪宁高铁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热门的高铁,甚至是不少普通人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从“运椅子专列”到“一票难求”,高铁正在改变着春运格局,高铁的公交化运营模式、“零距离”快捷中转换乘服务、大量便捷的新设施投入使用,加上夕发朝至的夜间高铁动卧,让高铁成为不少旅客出行的首要选择,高铁已经成为铁路春运的主力军。据统计,2015春运高铁客座率上升到72.1%,预计今年春运高铁客座率还将再创新高。

从“运椅子专列”到“一票难求”,高铁客座率不断攀升告诉我们,企业只有从百姓的抱怨中发现商机,创新供给,持续激活群众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尤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