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从2016年1月1日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路总公司(下简称“铁总”)自行定价。(《新华网》2016年2月20日)

消息一公布就引起轩然大波,春运期间得知票价要“涨”,大部分身在异乡的人们都会有所担忧。然而,铁总自行定价后带来的影响有多大,旅客购买火车票压力是否剧增,涨幅盈利的资金又进了谁的背囊?诸多问题,作为消费者该如何接招,请跟随笔者一起推敲一番。

自行定价,票价不一定上涨

众做周知,火车出行一直受旅客青睐,票价较为低廉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此之前,火车票价是根据1995年价格水平制定,原则上说20年来火车票都未发生涨幅。此次,铁总自行定价要求也并非统一提价,而是动车、高铁票价有所调整,普速列车仍不变。再来看发改委发布的《通知》,调整票价应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一定折扣。也就是说,票价调整的列车只占所有旅客列车的一部分,而在调整票价的列车班次中,部分票价会有一定的优惠。

票价调整,缓解运输压力

春运期间,现实版的“人在囧途”每天都在上演,然而一些热心的网友却爆料,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部分列车内除乘务员外竟空无一人。没错,在除夕、春节两天,火车依然在跑,而乘客却寥寥无几。此次的票价调整,铁总就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除夕、春节两日火车票价,其余春运车票适当上涨。利用票价差异促使每日的乘客数量趋于平衡,缓解运输压力。

地方获利,侧面惠民

近年来,合资铁路长足发展,所谓合资铁路一般是铁总与地方政府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这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的盈亏直接关乎到投资方的利益。当下,铁路整体还在亏损,投资方不仅不能保证收益,而且还要投入资金进行后期维护。票价调整后,部分铁路可以达到收支平衡或带来一定盈利,这对地方财政也是不小的支持。

调幅有限,票价可接受

票价制定,需经过重重关卡。首先是《价格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制约,铁总定出票价如不符合法律规定,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其次是民航、公路等交通资源的强势竞争,火车票价大幅上涨会降低自身优势,减少旅客数量。由此可见,火车票价涨幅有限,火车将依然被多出乘客选择。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而商家却要为我们的选择绞尽脑子。此刻,为一张火车票踌躇的不是我们,大概是铁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