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0日讯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2月20日中国青年网)

此消息一出,就登上了全国各大网站的头条,“涨价” “上副等字眼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涨价,答案不得而知,至于怎么长、涨多少,笔者认为,不妨拿我们身边的航空、水运、大巴对比一下,一尽都在不言中。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核心要义是“市场决定论”,这次国家发改委下放“高铁定价权”,正是在践行“市场决定论”,这一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发改委手中的“定价项目”越少越好。

因此,正在市场化转型的铁总拿到了“高铁定价权”也并非意外,是市场的最终的选择。但是不能狭义地认为以“上副作为“定价权”的全部内涵。准确地说,这里的“定价权”,既包括“上副,也包括“下副,还包括“维持现有价格不变”。

那么,票价多少乘客才能接受?票价多少才能保住企业自身的盈亏底线?票价多少才能在多种交通工具中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铁路部门将广泛地、深层次地、更多样化地开展市场调研,所要考虑和提前估计到的将会是方方面面,比如时段、区段、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最终科学合理地制定票价。

事实上,此前也有权威人士透露,现在有很多地方火车票10年未涨过价,给铁路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事实上,就是票价太低造成高铁运营亏损,然而一天两天的亏损可能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反映,要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亏损,不仅对企业发展不利,对国家的经济的总体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政府放开高铁票价之后,一些冷门的线路价格将会适当降低,铁总也能够更科学地安排甲乙两地之间的普速列车、准高速列车和高速列车,阶梯式的速度和阶梯式的价格可以有机融合,人们的出行选择会更多,时间宽裕些的可以不选择高铁而转而乘坐普速列车、时间紧的只要多花销一点就可以乘坐高铁列车快速到达,更多的方便是乘客,最终获利的是消费者。

总之,随着高铁自主定价政策的放开,一方面利用淡季打折这一促销手段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不仅能体现国企经营者的大智慧,更契合了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民意期待。

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增加高铁投资对民资的吸引力,加快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会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转变一些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从多方面来提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毕竟,火车作为大众首选的交通工具,铁路发展了,老百姓岂能不受益?(伍策 杨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