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市场化转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简称‘铁总’)终于拿到了‘高铁定价权’。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学界普遍预计,发改委放开高铁票价管制之后,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浮的空间。”(中国经济网)
2016年1月1日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而“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浮的空间”的学界观点,一时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各抒己见,更多的是个体对高铁票价涨价的抵制。
自主定价权是经营者自主经营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赋予经营者自主定价权是落实经营者自主经营权,确立企业独立法人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铁总获高铁票价自主定价权,正是中国高铁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铁总在转型的道路上必然经历的考验。自主定价权并不是指随意乱定价。价格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和经营者的实际经营状况,贯彻“优质优价”、“按质论价”的原则。因而铁总在定价时必然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必然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科学分析。而定价权并非意味着单一的涨价或是降价,而是根据市场发展规律,结合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一个合理的调节。
站在个体层面,笔者认为,放价格管制,并不意味着高铁票价会大幅上涨。铁路运输企业可以结合不同时间段,合理分析供求关系,采取淡旺季不同票价,提高高铁上座率、充分利用资源。这恰恰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消费效益最大化。同时,由于高铁与民航、公路的竞争日益激烈,调整后的票价也不会大幅上涨,反而在运输淡季,可能会推出低折扣票价。而如若要涨价,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必将同步跟上节奏,否则客源将流失。
站在宏观层面讲,笔者认为,自主定价更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的自身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铁路普通旅客列车旅客票价基价率依然执行1995年10月1日国务院批准的硬座每人每公里0.05861元,20余年没有经过价格调整的,怕是除了铁路票价,再难以举出其他例子了。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当今的物价指数与20年前已无法相提并论,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而铁总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亏损严重。铁路运输企业,站在国家层面,更多的是承担一种社会运输职责。高铁的投资是铁路的主要投资,高铁是铁路的命脉,所以铁路必须发展高铁。
铁路要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国家要发展,不能原地踏步。如今,李克强总理代言的中国高铁已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中国高铁,绝不单单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一列列实体高铁列车,应该是包含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优质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高品质的服务和与时俱进的高铁发展策略。惧怕变革,只会停滞不前;变革,才能带来发展。转型中的铁总,加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