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开始放开高铁 动车票价,从前的“国家定价”改为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
这则消息一经发布,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舆论方面顿时就“炸了锅”,大家把矛头纷纷指向铁路,这就使原本就在一些人眼里“槽点满满”的铁总又增加了一道“伤痕”。“现在什么都涨价,就连一直不涨价的火车票也涨了,这以后门都出不成了。”“得,这次涨价可好了,以后春节得步行回家了。”这些看似尖酸刺耳的话语背后反映的是部分群众对这次“调价政策”的不满和误读。下面,就请诸位暂时放下“愤愤不平”之心理,且听笔者和大家好好唠叨唠叨这次的“调价政策”对于我们广大旅客和正在转型中的铁路总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笔者给大家纠正一个误区:这次铁总获得的是“调价权”绝非“涨价权”。所谓自主定价,我们从从市场化角度看就是以后的高铁动车票既有公布票价,又有实际执行票价。换言之,就是有“旺季价”和“淡季价”,还可以有“打折价”。这样“灵活多变”的定价,在公众其他交通方式上早就实行了。这次铁路迎头赶上,意味着将于其他交通方式在同一频道上竞争。这样一来,我们群众就可以根据自己出行的季节,线路,计划等原因更好的在“空,铁,路,海”更好更均衡的抉择,大大的增加了自主选择性。同时,也可以倒逼铁路以更高的服务质量,更优惠的票价争夺客源。这样一看,我们的旅客朋友非但没有因为“调价”而蒙受损失,反而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红利”。
这次调价政策不仅对民众有利,对正在转型的铁路总公司同样也是意义非凡。一直以来铁路的运营价格都是由国家统一掌控调配,其优点是很好的作为金融工具在市场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缺点则是割裂了铁路与市场的纽带,不利于铁路日后的转型发展。如今,国家放开铁路竞争性价格,可以说使铁路的市场化改革走入一个新阶段。从以前的“国家说的算”到现在“市场说的算”让铁路的深化改革打通了最关键的一环。此举,能够让铁路进一步的与市场融合,紧跟经济动态做出自我调整,把以前在市场上“被动挨打”彻底扭转为现在的“主动出击”。
时代不断向前,市场也随之不断进化,铁路也必须不断地改变自身来适应这日新月异的市场,从而走好这“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放下偏见,用理性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调价”这件事。同时,铁路部门也应当及时出台更详细的规章和说明,解答疑惑,让广大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