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当系着紫红色丝巾,发出甜美声音的智能机器人“小璐”在广州南站正式上岗时,立刻引起了旅客围观。(2月19日凤凰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步走入大众视野,自2015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们看到互联网以及信息化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细节当中来。它将其内在的核心提取出来,与商业、工业等多种行业相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罗列、叠加,我们期待在这种碰撞中产生化学反应,迸发出新的活力,那么此次机器人“小璐”的亮相又将与铁路服务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不难看出,“小璐”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是真切的,它将大数据植入其云端,为旅客查询信息带来便利,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种人工智能的服务形式虽然只是实验阶段,但很快的被大众所接受,更何况它的外形还很“Q”,谁又能阻挡它的”魅力”呢?
现代的社会,我们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人工智能,只有思想意识跟上步伐,只有利用创新经济体才能立足当今经济环境,倘若顾步不前,只能被社会所淘汰,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铁路部门的成长,看到了如铁路部门一样的其它国企单位的成长,记得前段时间看到过一则新闻,题目叫“互联网+”是服务业的新引擎,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容很贴切,“互联网+”对于服务业提速增效、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创新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如何搭上“互联网+”这班快速列车还需要铁路相关部门多费心思,深入的开展下去。
“小璐”的智能大脑植入海量数据,涵盖了站内导航、购票、候乘、购物等信息,这将极大地方便于我们旅客的出行,为需要帮助的乘客开通了便利顺畅的外在条件,减少了出行中的困难。广州南站首个服务火车站的智能机器人开启,这将预示着高科技手段将会逐步在铁路系统中完善,开启铁路互联网时代儿的的新纪元。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笔者希望这种新举措在各个火车站都能快速的贯彻实施,在火车站推广辅助机器人,既有动手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也有动脑方面的创造。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会顺理成章地为铁路带来创新,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他们结合对旅客的学习实践和对发生的后果进行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这必将为铁路带来真真切切的效益。(王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