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交通部长佐南于日前签发雅加达-万隆高铁路线证书,这意味着由中印尼高铁公司承建和管理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获得交通部的认可,将进入建设阶段。(中国新闻网2016.01.14)

近年来,中国高铁频频亮相国际舞台,成了中国高端装备的新形象。领先国际的高铁技术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热捧 ,至今已有不少国外订单被收入囊中,中国高铁的后发制人,其底气从何而来?

第一,中国高铁从当初的“引进来”,到后来的学习借鉴、吸收消化以及自主创新,过去短短十余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标杆,拥有了一整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列车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高速铁路承载技术,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干货”。

第二,截至2015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经建成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高铁:既有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的兰新高铁,也有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有“超级高速地铁”之称的贵广高铁;既有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也有穿越台风频发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这些覆盖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高铁,为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

第三,中国高铁有很高的性价比。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所言: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项目,中国建设高铁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3亿美元,而日本则为每公里0.5亿美元,差距很大。虽然成本低,但中国高铁标准却更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表示: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可以说,“价廉物美”是中国高铁的独家特色。

第四,中国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如今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不容外界小觑,国际地位已明显上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洪亮。

第五,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高铁“走出去”将从最开始的产品输出逐步发展为产品输出、技术输出、服务输出并行,完全可以根据合作方的要求来“量身定做”——想要什么样的高铁,中国“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六,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中国在海外修建的高铁绝大部分是基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高铁“走出去”将有力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通过高铁的修建来建立长久的贸易往来,用高铁联系两国间经贸,达到合作共赢目的。

第七,国家领导人不遗余力地开展“高铁”外交。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无论外出访问,还是接待来宾,他总是频频向各国介绍和推销中国高铁。正是李总理这个最佳“高铁推销员”强力推荐,让各国对中国高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去年11月25日,李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乘高铁”的新闻,更是轰动一时。

正因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性价比高、国家力顶”,中国高铁才能如此昂头阔步“走出去”。 高铁作为一张金字招牌,一张叫得响的“中国名片”, 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打出漂亮的广告。可以说,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国家一种自信的表现,其战略意义尤为深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成绩单会越拉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