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期间贪玩,从铁路防护网排水涵钻入铁道线,将石渣放在铁轨上。石渣被行驶至此的两列动车组列车碾压,火车司机发现异常后紧急停车排查。其中,一列动车组列车上的一块车窗外层玻璃被弹起的石渣击中出现裂纹,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孩子们的法定监护人将面临赔偿。(1月4日新华网)

这几天,因为湖北襄阳4名小学生在铁轨上放石渣逼停火车,使“熊孩子”一词再次成为热门词汇。这四名小学生往铁轨上放石渣肯定是出于好奇心,这毋庸置疑。其实笔者认为,孩子有好奇心是很正常的事,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是有好奇心的,也都惹过这样或那样的“祸”,被家长骂,被父母打。但是这起事件的性质就不同了——祸惹大了。

往往钢轨上摆东西,在很早就是家住在铁路旁的淘气小孩的一种“恶作剧”性质的游戏,只是那时候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速度较慢而且“皮实”,压了就压了,一般也没什么大事,但现在不同了。飞驰的动车组列车,时速基本上都在200公里左右,压上硬的异物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存在脱轨、颠覆的可能,直接危及到国家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便是没有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铁路规定,列车运行时发生异常情况必须停车检查,以确保安全。铁路运输都是有秩序的,而且中国铁路每条线路、每个区段都是有严格的时间和速度限制的。一趟列车被逼停 必定会导致后续列车晚点,整个线路的运行调度工作被彻底打乱。后续造成晚点的列车的旅客不明原因,必定会将怒气和怨气发在铁路部门身上,这样的“黑锅”铁路以前也没少背。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怪孩子吗?孩子毕竟还小,读小学三年级也就十二岁左右,正是贪玩“讨狗嫌”的年纪。虽然他们因为年纪小不承担法律责任,但不是就此一点责任都没有了。但笔者认为更主要责任还是来自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孩子放假,学校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管理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尽到管理的责任。几个小孩子跑到铁路边玩耍是非常危险的。凡是有防护网的铁路都是高速铁路,列车的速度非常快,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危险,而且一旦出事,几乎一点生还的机会都没有。再说了,压碎的石子把动车的玻璃打裂了,如果是打在孩子身上呢,那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说,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说说学校的责任。铁路建在旁边,危险因素就摆在那里,确定教育课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些“人文”、“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课程,给孩子讲明白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列车运行时候因动能而产生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也可在课堂做些实验课,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样岂不是更好。

在此希望通过这件事情的发生,给各有关部门提个醒,加强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对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加强针对性,让孩子懂得安全,远离铁路,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