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1世纪经济”一篇关于铁路融资难的报道引发了舆论的关注。文章引用了一些与铁路建设企业相关的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铁路融资难,相关承建和制造公司可能会陷入资金危机”。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在国内外遍地开花,会真如报道中所说“光鲜背后是颇为心酸的真相”吗?

从基建项目的性质来看,由于基建项目工期长、合同额大,导致基建类上市公司短期内应收账款金额相应较大现象的发生在所难免。根据财政部关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要求,部分工程款项只能在工程验收后支付,这便造成了短时间内承建企业账面数目较大的应收款项。而这一问题,在工程建设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便可迅速得到解决。

从目前我国两家铁路建设主要承建单位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日常业务来看,两家公司的业务涵盖了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流与物资贸易及资本运营等内容,铁路建设只占其一小部分。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近两年的财务报告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铁路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并非主要部分。所以,所谓建设企业资金问题的报道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承建单位的资金状况或许远比“21世纪经济”报道的要乐观。

除此之外,铁路由于其运量大,运费底的优势,承担着众多如石油,煤炭,粮食之类的大宗基础战略物资的运输工作。在我国广袤的内陆地区,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对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的铁路机车大多采用清洁的电力能源提供动力,石油、煤炭等资源因其不可再生性,从使用成本长远性来看,必将呈不断走高的趋势。电力与传统能源相比又具有获取途径多样、清洁、环保、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再加上通过前期的巨大努力,我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铁网络、最复杂的高铁运行环境、最庞大的高铁乘客数量,在这样的客观实践下也诞生出了最伟大的高铁标准,催生出了最好的中国高铁技术。鉴于铁路以上种种优势,加快铁路建设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并通过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协调银行贷款等措施来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从上述情况来看,铁路建设融资不应也并非像“21世纪经济”报道的那样“压力山大”。“21世纪经济”在撰写报道过程中引用数据的角度过于片面,想必这也是其得出如此主观臆测结论的根本原因。作为新闻报道,在数据引用过程中应该相对全面,更科学、更准确一些才是。

(曹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