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与泰国总理巴育互致贺信,祝贺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启动。23日,他又致信祝贺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正式启动。从泰国到塞尔维亚,李克强的“高铁棋局”可谓越下越大。“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2015年12月27日 来源: 中国政府网)

成就世界瞩目

中国高速铁路一路走来可谓高歌猛进,高铁人用勤劳和智慧将中国高铁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引领市场新形势。今天纵横交错的高铁网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2015年第四次中国—中东欧论坛上曾有记者向李克强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推荐中国的高铁?”总理回答:“高铁代表了中国装备技术综合实力!”。

的确,随着中国高铁高速发展,我国众多自主产品也愈发成熟、中国高铁从技术引进蜕变为自主生产出口外销,同时制造核心技术凭借实力不断刷新中国形象,得到了世界青睐。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生产,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华丽转身。回首90年代高铁梦的萌芽初生,再看如今的四纵四横的宏伟蓝图,中国高铁遍地开花。2015年中国高铁建设圆满收官。有数据显示,中国高铁里程已超出世界高铁里程总和的一半以上,达到了1.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0亿元,投产新线9000多公里,新开工61个项目。计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届时运输能力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伴随国家经济长期增长,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亦日益加快,中国主要技术装备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成就未来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如今已成为高速铁路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走出了一条自主科技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日益凸显技术成熟、稳定可靠、环保节能的独到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潮流产品。

以“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为策略方针。2008年2月26日,研发了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为了满足高速列车的运行条件,对钢轨、扣件、道岔等轨道设备进行全面研发更新,进行受电弓配套技术、高速转向架核心技术等难题的全面公关。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都是技术革新的见证和智慧结晶。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环境千差万别,为克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线路施工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从首条高铁开通至今,时隔七年,中国高铁走在了世界前列。据统计,中国高铁已运行27亿公里,安全开行近400万趟,运送旅客近30亿人,成就举世瞩目。

高铁外交

1978年小平访问日本并试乘新干线,从此中国人对高铁有了一丝朦胧认识。时隔三十年多年,如今的国家总理李克强将国人当初的高铁梦转变为今天的高铁外交,2013年10月,李克强访问泰国讨论“大米换高铁”; 2014年6月,访问英国讨论高铁项目合作投资的可能性; 2014年10月,李克强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推销了中国的“高寒高铁”··· 2015年12月,李克强分别给泰国总理巴育和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发出贺信,在祝贺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启动的同时又为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的正式启动带来祝愿。这位中国高铁“最高级别的推销员”的足迹已遍布欧洲、亚洲和非洲,在总理不断助推进程下, 2015年中国高铁的收益创下新高,并且卓有成效的“高铁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新名片。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7.23动车事故,血的教训不能遗忘,成为了安全生产突出反面教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 回想事故发生后的舆论批判热情十分高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几乎被全盘否定,惨痛的事故代价让国家的高速铁路发展遭遇了大张挞伐笔伐口诛尴尬的处境。中国高铁前进道路任重而道远,惨痛代价之后必须是崛起,每一处路基,每一根钢轨,每一个拐点,要在细微细节上把握安全,从初期修建到整体运营,每一个细节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要坚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切都将离不开高铁人的不屑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