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81岁退休教师王大妈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来,花16万元买回一堆保健品,其中不但有丰乳片等根本不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而且经工商部门鉴定均为“三无”产品。(华商报 12月22日)
现下,由于老年人口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子女一般都是在外打拼,留下老人独自在家。由于子女不能及时的回家照看老人,于是老人们被两类人“盯”上了,一类是推销保健品的,一类是骗子。
随着信息发布渠道日益通畅,老人被骗的现象有所下降,但是保健品却成了老人们沦陷的“重灾区”。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老人高价买的那些营养品成本可能很低,各种统治百病的神奇功效更是让人啼笑皆非。那为什么老人还会相信呢?“亲情牌”保健品为何轻易攻下老人心理防线,销售人员以“关爱老年人”为噱头,用嘘寒问暖、甜言蜜语、小恩小惠等手段,通过电话向老人销售保健品、药品。与其说老人对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不如说想找个类似”儿子“、”女儿“一样的人陪在身边。购买这些”吃不坏人“的保健品可能占据老人退休养老保险七成以上,可是老人仍然被洗脑一般的”心甘情愿“。这些年甚至也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子女对推销员大打出手的现象,称其是骗钱的骗子。但是为什么不想想自己不能随时看看老人呢?推销员和老人套近乎的行径固然可耻,但是孤独的老人又该如何排解思子之心呢?
作为子女,没收老人电话,单挑推销员,呵斥老人停止购买保健品,其实都不是孝顺之举。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拿着营养品经常去看老人,谁又会怪你呢?谁又会无端的去捧推销员的场呢?面对老人购买保健品上瘾的这种心理,笔者认为应当正确面对,老年人买保健品并非一句“理性消费”能解决。孩子们应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保健品推销员成为老人寻找亲情的替代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推销员是面镜子,他们越受宠,越说明儿女做得不够。所以,做儿女的,要充分理解老年阶段的心理需要,从细节处关心照顾到老人。千万莫到子欲养时而亲不在的悔恨之中。(黄嘉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