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当中国国务委员王勇和泰国副总理巴金共同点亮中泰铁路奠基石的灯光索时,这一象征着两国务实合作的典范工程正式启动。(2015年12月19日 人民网)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仿佛成为了价格低廉、质量参差的代名词,在打开中国市场面向世界的同时,对国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以破坏国内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廉价生产可谓是出力不讨好。而随着国内高铁技术的不断突破,从曾经的“衬衫换飞机”到现在的“高铁换大米”,从传统的劳动力输出转变为技术输出,中国制造的分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就在2015年12月19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制造”的技术输出又下一城。回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却竟是非法的“舶来品”,不禁让人唏嘘。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曾经的技术引进,到现在的“高铁外交”,中国积极构建以本国为起点、面向世界的高速铁路网,将一个全新的“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中泰铁路合作来之不易,经历了不少反复和挫折,其中离不开我们的“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长时间契而不舍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制造”的高铁技术值得信赖,经得起考验。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克强总理能够自信满满的将高铁带出国门,没有技术的撑腰,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即便有苏秦张仪之才,也只是白费力气。
中泰铁路将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电影《泰囧》中,两位男主角坐火车去清迈的画面历历在目,硬件设施陈旧、安全性差、速度慢是泰国目前铁路的真实写照,而这次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的中泰铁路将彻底改变这一“囧”况。对泰国来说,是民生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机遇,因为“中国制造”的高铁技术需要世界的正视和肯定。
目前市场竞争中,中国的高铁还并非一家独大,日本的新干线、德国的ICE也都不甘示弱。不否认,由于我国高铁技术起步较晚,在日本和德国面前,我们曾经是学生,而就在这短短几年,我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科技输出,跨越迅速,后来居上,拥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完全和这些“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能够取得如此进步,是长期自主开发积累起的技术能力的体现,是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现。不论是北车还是南车集团,面对着一次次技术难关的突破,并没有自鸣得意,反而在主要关键技术系统和生产管理体系都进一步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次中泰铁路项目的启动,受到全球的关注,走出国门,我们需要高铁在泰国取得成功,打开知名度,抢占国际市场,赢得口碑。相比日本的新干线、德国的ICE,“中国制造”的高铁技术虽然优势明显,却缘何在抢单大战中屡屡碰壁?分析可知,虽然在国内取得成功,但高铁走出国门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任何一个有意引进高铁技术的国家来说,修建高速铁路都是一件大工程,选择与哪家公司合作,无不持观望态度。此次中泰高铁的项目若能顺利完成,成功通车,将给有意引进中国高铁技术的国家一针强心剂,增进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中泰铁路项目是泛亚地区友好合作的开端,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为实现东盟经济一体化做准备,为各国经济发展搭建桥梁。中国发展与亚洲命运息息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将走出国门,高铁技术的输出是尝试也是增进中国与泛亚地区合作的通道。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蓬勃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态势,加快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泰国便是区域交通当仍不让的枢纽。
此次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为“中国制造”正名,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声音,展示着中国新风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