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24时,成品油本该迎来一次降价。在此前几天内,国内多家资讯机构纷纷预测,由于国际油价持续暴跌,15日国内油价下跌几成定局。有机构还算出了具体的跌幅——155元/吨左右。不少媒体也打出了“国内成品油价‘四连跌’几无悬念”的标题,表示车主们可以等一等,喜迎油价“四连跌”了。一时间,油价下调似乎已成必然,只等着发改委予以确认。然而,“几无悬念”的下跌惨遭反转。15日下午,发改委突然宣布,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个结局几乎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不仅车主们傻了眼,众多资讯机构也被结结实实地打了脸。发改委祭出的理由是“为了环保”,却难平争议之声。为何人们对暂停调价如此不满?“为了环保”就必须不降油价吗? 笔者认为仅提高油价,很难降低空气污染。在通知中,发改委给了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为了环保”。它认为,“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区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这个理由颇符合一些人的直观感受:提高油价,有车的人就会尽量少开车,机动车尾气污染也会减少。顺着这个思路,也会很容易认同“价格杠杆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假,但提高油价却不一定能减少污染。席鹏辉、梁若冰两位博士在论文《油价变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以机动车使用为传导途径》(《中国工业经济》2015)中指出,虽然燃油成本增加,是否能显著减少汽油需求仍有争议;但对大量文献的荟萃分析(对同类研究的不同结果进行收集、合并及统计分析)发现,汽油需求对价格并不敏感。 两位学者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还利用2005-2013年间环保部公布的全国重点城市(超过80个)空气质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油价对汽车使用和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油价的提高无法改变一个地区的整体空气质量,因为油价提高对私人汽车、公共汽车以及摩托车的使用无显著效应,仅对非私人汽车,如出租车的使用有影响。此外,他们还发现油价对工业污染排放也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虽然有些颠覆,但很好理解:因为油价很难突然大幅度提高到人们难以接受的水平(整个国民经济也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影响),私人汽车是消费品,在购买时,消费者已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尽管油价有所增加,只要增幅不是极高,并不足以影响个人消费。 其次,降低空气污染,提高油品质比提高油价更为有效。空气污染的成因众多,不同地区各有特点,以华北地区最近发生的严重雾霾为例,环保部认为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最主要的来源。提高油价,显然作用微乎其微。 要减少空气污染,长远来看,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短期来看,要减少大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提高油品质更为有效。美国空气洁净协会曾发布报告称,如果能在全美供应硫含量10ppm的燃油(现行标准是30ppm),相当于超过3300万辆的机动车消失在马路上。提高油品的减排之功效可见一斑。 更何况,现今开车出行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可能仅仅因为油价的些许提升就改变用车习惯。大城市的机动车又以私家车为主,在私人汽车使用不受油价提升影响的情况下,仅提高油价,不光地区整体空气污染状况很难改善,机动车的消费福利也会大大降低。(张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