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记者在春运车票开抢的第一天,就卧底多个“黄牛群”,摸清了“黄牛”们的操作模式后,在抢票最激烈的时间段体验了“黄牛式抢票”。几十趟车同时开刷,数个账号一同登录,热门方向车次瞬间“秒空”……但记者也发现了惊人的隐患。“黄牛们”实现几十、上百个账号同时登录,所使用的账号不少来自网上交易。(扬子晚报)
随着春节的慢慢临近,抢票大战也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当旅客懊恼与热门车票失之交臂时,黄牛 便出现加以“帮助”。对于急于出行又买不到票的旅客来说,黄牛的行为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事实真如旅客所想吗?黄牛的行为看似无伤大雅,实则给旅客和运输部门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报道中更需引人警醒的是,所使用的账号不少来自网上交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交易越来越贴近生活,人们可足不出户购买所需物品。网络本无罪,奈何人为。以4元一个的价格在网络上售卖给黄牛,不仅侵犯了个人权益,更触碰了法律界限,我们抵制打击的同时更应反思如何泄漏了个人信息。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使用虚假危险网站,如噱头虚假抢票网站、近期发行实名制的微信投票等等,而另一方面实地填写某些材料被利用贩卖,如街头调查、不正规公司等等。另外,笔者想提醒的是,购买黄牛票必定要把个人信息透露给黄牛,无疑给黄牛增添了信息资源;使用虚假抢票软件购票,极可能票没买成信息反而泄漏。个人信息一旦泄漏,将严重影响日后的出行,给旅客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个人信息“裸奔”,给自身和社会带来损坏,需多方协力共同打击。铁路部门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升级12306购票网站,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黄牛的力度,通过信息泄漏的旅客揪出幕后黄牛,进行严惩。相关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网络非法交易行为进行彻查,清除网络不法商家。媒体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大众普及防诈骗知识。大众应加强自身判断能力,莫要轻易泄漏个人信息,发现不法行为及时举报,还网络一份净土,为全民便利出行尽一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