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站消息,2016年春运售票工作已全面启动,为确保旅客正常出行,铁路部门将进一步严格售票管理,强化实名制售票,加强进站查验,加大打击倒票力度,严肃查处代售点违规收费、抢票、囤票、倒卖车票等行为。(中国新闻网 12月1日)

一到春运,不少电视新闻都会引用百度的“迁徙地图”来直观的展示人口大规模迁徙的震撼场面。可想而知,运输部门承受的压力是首当其冲的。在此背景下,“黄牛”长期而大量的存在,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打击“黄牛”的行动一年不输一年,但其越发任性越发猖獗。左手拉装关系”,右手牵装舆论”,再来拥抱“技术”,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贴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标签的“黄牛”。 众所周知,“黄牛”本是个社会问题。无论是演唱会、体育项目比赛,还是医院的挂号,只要物资紧俏、供需不平衡,我们就可以看到“黄牛”的身影。 笔者不禁要问,牵装黄牛”的牛 鼻子究竟有多难?

据预计,2016年春运客流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这也意味着“黄牛”绝不会放弃这么好地获取利益的机会。围绕2016年的春运,铁总一系列的细化措施势必是要与“黄牛”死磕到底。但围堵“黄牛”是一道社会性的命题,与“黄牛”一战到底更需多方助力。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是我们常常用于保护动物的口号,而用于“黄牛”也是同理。网络上关于“黄牛”的代购广告多的轮番轰炸你的眼球。不少网友借助“黄牛”渠道获取资源,虽说本身是“受害者”,但更是“施害者”。 大多数“黄牛”手里的票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和手段拿到的,正常的市场秩序被其破坏。作为消费者,我们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观:让公众买不到票的不是铁总;打击“黄牛”,公众才是受益者。我们不能一边对“黄牛”甘拜下风,又一边对“黄牛”深恶痛绝,这是道义的“悖论”。因此,作为旅客,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抵制不平等的“买卖”。

媒体舆论有失全面性的报道,会是“黄牛”滋生的催化剂。据了解,现阶段铁路运力已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今年的春运除了少数的线路票额紧张外,大部分都是能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而舆论把小事件或偶然事件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炒作,虽是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但却放大了公众非理性的情绪。因此,媒体更要加强新闻的审核,全面公平报道,为“正义”发声。

作为承运人,铁路部门自然要想方设法地进行防守和打击。首先要完善内部制度,可以尝试改变现有阶段的放票制度,让信息更加透明。其次要加大打击力度,可以跟其他的政府部门开展联动,比如与公安部门的身份证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连接。最后尝试使用新技术,比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将乘车信息关联在个人的体征上,也就解决以“票”作为介质的可替换性。

每到春运,以“黄牛”为主角,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在这场与“黄牛”的博弈中,我们清楚地知道铁路部门如此对付“黄牛”的最终受益者是旅客,而多方助力牵住牛 鼻子也不难。那么,作为公众,我们更应站好队,别让“黄牛”成为春运的代名词,更别让“黄牛”冲淡了回家的“年味”。(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