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285.5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281.5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3142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980.5对,占比超过六成。(201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我国的高铁快速发展,短短数年间已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技术上也能做到独立自主,甚至出口多个国家。另一方面,高铁的日益强盛,也不免挤占了其他列车的占比,普客的保有率大幅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必然造成民众的担忧,普通车次的减少,我们是不是“被高铁”了?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心是不必的。

首先,高铁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早在1964年,世界上首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就已投入运营,随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也纷纷加大投入,开始修建高度铁路。可以说高铁是时代的选择,它节能环保,高效安全,占地又少,对于中短途来说,是最佳的选择。而我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8月1日投入运营,可以说和世界相比,我们落后了很多。那么,如今的快速发展,又何尝不是在弥补以前的亏欠?

其次,高铁数量的增加,确实减少了普客的数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这只是给了其中有经济能力和有需求的人更多更适合的选择机会,这在事实上也减少了市场对普客的需求量;同时,客运列车的减少,也更加方便了铁路部门的调度,保障了客车的准点率,减少了因列车晚点给旅客带来的不变。此外,既有线上客运列车的减少,也使铁路部门增加了对货运列车的关注,既促进了货运质量的提高,也拉低了物流的价格,可谓是一举多得。重要的是,在每年的春运暑运等人流量大的时候,铁路部门也会根据情况,增开不同的临时旅客列车,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人对火车的不同需求。

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快捷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更何况和公路飞机相比,高铁票价也仍然存在着不小的价格优势。可见,是否“被高铁”还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