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省铁路建设已完成投资900多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建成投产线路近550公里,新开工和在建铁路2000多公里,云南铁路营运里程达到近3000公里,有效提升了云南路网规模和质量。(11月18日云南网)
云南铁路优势在区位,使命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按照云南拾五网”建设规划,通过5年努力,铁路网和在建铁路基本覆盖所有州市。
立足规划,作为铁路方面来说,助推云南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责任重大。属于云南铁路网之一,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止于云南省昆明市,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网,并有宝成、湘黔、黔桂3条通往西北、中南和华南的通道,全长约1000多公里,于1970年正式开通运营,是中国铁路主要干线之一,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天翻地覆慨而慷,彝州人民唱新歌”。通车45年来,成昆铁路接通了世界,带来了物流兴旺。攀枝花的钢铁、禄丰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和昆钢、云天化等云南省重点企业,得益于成昆铁路,数百万吨的煤炭、磷矿石、木材等物资每年通过成昆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而全国各地的钢铁、化肥、成品油等大宗货物也通过成昆铁路运入云南省内,有力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南独有的“面向三亚,肩挑两洋,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决定了云南对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实际开放水平。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是一个伟大的战略部署,所形成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彰显了我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的新理念。立足云南的区位优势以及悠久的对外开放史,决定了它在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打造、孟中印缅经济合作的促成,云南铁路着力提升高铁建设合作步伐,加快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门户作用,彰显了云南铁路在全国铁路发展中的“桥头堡”效应。
在“桥头堡”效应的带动下,立足于云南是全国多民族省份、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铁路把潜力激活为动力,践行铁路建设的民生意义。针对铁路是国家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的优势,通过整体谋划,可以助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及优势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的打造,助力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有利于云南铁路结构调整,提高转型升级的综合效益。在这一前提下,颇具创意的探索性做法就是将铁路服务与地域旅游的融合发展。 比如,铁路客运站将面向社会办理团体票和每个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更好地整合,通过无缝衔接旅行的其他环节,服务大旅游产业发展,并随着“旅游蛋糕”的越做越大,在寻找与旅游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路子上永无止荆于铁路客运站而言,服务可以当产品、业务能够支撑营销、优质铺就服务路,每人每个客运车站都可以和营销一起歌来一起舞。大家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延伸产业、创新路径,共同为云南铁路发展积“少”成“多”、聚“斜成“大”。然而,客运营销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总收入的统计数字,其更重要的意义是铁路运输业的政治GDP、文化GDP、社会GDP、生态GDP与经济GDP加在一起,成为谱写云南铁路助推地方经济新篇章的重要力量。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路途上每前行一步都要锲而不舍。交通运输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枢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铁路而言,只有在转型升级中创新服务、整合资源,才能与彩云之南的云南继续在助推路地综合效益中携手并进。(田艳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