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5日凤凰网报道,德国《世界报》3日报道称,德国最大工会五金工会日前致信德国联邦经济部,要求其“放弃中国列车”。董事会成员莱恩布在信中警告政府,引进中国列车“会对铁路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大量德国工人可能面临失业。
从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德国铁路集团对中国高铁进入德国市场所表现出的忧虑,之所以会有如此情绪表现,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中德两国之间关于高铁竞争所致。
在中国高铁参与德国市场竞争前,德国铁路主要从欧洲采购产品,列车制造商西门子是德国铁路的主要供应商,由于设备零件、生产力成本等诸多原因,德国铁路系统每年的列车和零部件花费在18亿欧元左右。德铁集团要实现正常运营,发展自己,保证员工收入合理有序增长,如何降低自身成本,减少开支,从而确保利润最大化,成为了德铁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包括西门子等在内的欧洲厂商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不如中国高铁了。基于此,德铁要压缩开支,选择与中国合作就顺水随行,这也是企业的发展自由。
相比之下,中国高铁的发展独树一帜,10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四纵四横”铁路网初具规模,运营里程超过了1.7万公里,高铁的规模化建设也拉动了国民经济发展,造福着广大百姓。中国高铁还创下了世界上“八项第一”,条条都是提升竞争力的“硬指标”,个个都是体现实力的“大手笔”。同时,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跃成为了世界高铁大国,我们的高铁线路修建、机车车辆生产、安全维护、运营管理等等都有望成为世界高铁管理的样本和参考,而与之相对比的低成本,为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高铁竞争增加一份分量十足的竞争砝码。
当前的中国列车在国际市场上走出了自己的独特舞步,赢得了诸多海外订单,特别是在德铁竞争,必将带动新一轮的世界高铁市场竞争。这种良性的竞争有助于行业发展,将会促进各国铁路设备生产厂家审视自己铁路设备生产、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共同携手开辟世界铁路发展的新纪元,是合作而不是抵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