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一名男婴来到了人间,可他的出生地却有些“特殊”,不是在医院的产房里,而是在列车上。10月20日凌晨,在上海南开往邵阳的K4575次列车的车厢里,气氛骤然紧张,一名孕妇突然出现临产迹象,在临时准备的狭小空间里,最终在列车工作人员和旅客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有惊无险”。(华声在线衡阳10月26日讯)

凌晨5时许,列车从株洲离开,开往衡阳。9号车厢13组下铺的孕妇何彩妹突然出现临盆现象,疼痛难忍,大声呼救。列车员吴建军听到呼喊后马上赶来了解情况,并立即报告给当班列车长龚放界、党支部书记罗燕,迅速联系车组红十字救护员肖萍,他们赶到现场后进行协助治疗,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罗燕一边安排广播找医生,同时向段值班室和客调打电话汇报情况,请求能就近前方衡阳站让120急救车上站台接车。但不巧的是,当时列车上并没有医护职业的旅客。而此时孕妇的羊水已破,小宝宝的脑袋也很快露出来,孕妇阵痛加速,情况危急,大家快速反应,在列车上搭建起“临时产房”,5时50分,随着“哇”的一声啼哭,一名男婴顺利生产。大家一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早产男婴,一边为产妇进行术后处理。6时38分,列车停靠衡阳站,众人协力将母子送上救护车。经过医生的救治,孕妇母子二人已转危为安。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列车上不配备专职医生,如果运行中的列车上有旅客生病,只有靠列车工作人员来处理,面对这些紧急情况,他们不但要反应迅速,而且要有正确的救治方法,如此才能使旅客脱离危险。

多年来,铁路部门为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业务培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通过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大大地提高了职工岗位应急处置能力。 比如,针对列车上旅客突发疾病等情况,铁路部门邀请医务人员前来授课,使职工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巧和方法,在工作中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病人,如妊娠妇女待产、人工呼吸、癫痫病抽风等等,为列车上突发疾病旅客的救治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为挽救旅客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列车工作人员身上那处事不惊、娴熟应对的能力,展示了他们良好的岗位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传递着正能量。而自觉把旅客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做旅客之所需,这正是铁路部门践行“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三个出行目标的具体表现。

也正因为有了铁路工作人员无私的坚守和体贴入微的优质服务,旅客回家之路才会变得如此的顺畅,如此的温馨,铁路由此将获得旅客越来越多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