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18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敲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英之路正式拉开“中国制造”大单的序幕。然而,备受瞩目的高铁项目,却一直没有传来捷报。(10月24日网易财经)

从6月份签署的中俄莫斯科-喀山段高铁项目到跌宕起伏、最终于9月份修成正果的中泰铁路项目,再到不久前中国赢得的雅万高铁项目,中国高铁已经成功的驶出了海外。虽然高铁出国不断取得进展,但要能使更多的中国高铁飞驰海外,还有许多路要走。

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受到外界青睐,除了成本优势以及技术转让,更重要的是国家财政支撑下的超强融资能力。特别是随着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的设立,中国高铁将拥有更为有力的融资能力。

中国高铁有这样的融资能力,是以资金换资源模式的优势展现。通过投资换取市场或当地资源的模式,即有利于消化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有利于打造以高铁为科技龙头的外向型产业链条。

这种模式固然是目前最好的模式,因为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初期,需要这样具有竞争力的模式来打造中国高铁的品牌。但从长远来看,这样一种可以说“拿钱赚吆喝”的方式还需不断加入新的机制来完善。为了打造中国高铁这个品牌,还需一套品牌链来发挥它真正的品牌效应。

要发挥中国高铁的品牌效应,需要整合基建、装备、机车、设备乃至中国高铁标准,形成一套标准化管理、模块化运营的完整品牌链。

目前中国虽有丰富的高铁建设经验,但英国政府同时希望英国高铁建设能够惠及一些英国企业,并创造多个就业岗位。此外,由于欧盟对高铁工程设有统一的技术认证标准,而中国在设计建设中没有此类要求,因此中国企业想进入英国市场,还须跨过这个门槛。

对此中国高铁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品牌链,从品牌链中完善整个出口的管理并建立自己的高铁标准。当明确了整条品牌链后,我们就能快速的分配出自己要做的工序,和能提供给它国企业的工序,做到双赢的局面。在品牌链中确立自己的高铁标准后,也能快速的指出需要改变的指标来符合它国的要求。

一套完整的品牌链能大大的提高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效率,若拥有这样的一套品牌链,那么今后中国高铁这样的一个品牌,将吸引更多的国家。 笔者认为,今后一个完整的品牌链将助推中国高铁飞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