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三名小学生放学后,贪玩钻入铁路防护网进入铁道线,将石碴放在铁轨上。火车司机为躲避石碴而被迫紧急停车,这才没有酿成大祸。(楚天都市报10月22日讯)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重庆也有一名10岁男孩,将水管连接到消防栓上,用水“浇灌”5个小区内15部电梯,每部电梯维修费可能达1至3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去电影院经常看电影的人都懂的。他们看似“随意”、“好玩”的举动,将很可能造成与“小举动”形成强烈反差的“大后果”。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年龄小不懂事、天性调皮捣蛋,谁不是这样过来的,作为成年人要学会理解包容。但是当熊孩子一些过分行为对他人甚至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时,熊孩子的家长是否该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真正“作为”了吗?

作为成年人应该知道,给火车轨道上放置障碍物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就算火车不脱线,列车因突发事件紧急制动后采取的应急措施既会让车上乘客耽误时间而“怨声载道”,也让铁路相关部门“心惊肉跳”、“头大三圈”。退一步讲,就算没对列车正常运行造成任何影响,在铁路边上玩耍就已经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孩子年幼尚不懂“生命诚可贵”,作为家长就不知道首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告诫他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玩吗?

近年来随着与西方教育的接轨,西方“解放天性”、“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父母心间生根发芽。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娇惯放纵,久而久之,孩子肆无忌惮、分不清是非黑白的习惯就在自身成长中发酵膨胀,终有一天“无心之举”会造成“震天一响”。

在笔者看来,“解放天性”、“自由发展”的理念本身没有错,但是起码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制力和守规则的同时展开,毫无节制、不寻求平衡的做法只会让家庭教育误入歧途。 笔者有一次亲眼在公交车上目睹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熊孩子看一个人玩手机,于是自己的小手不时伸到手机屏幕上去乱点,拿手机者把手机拿远了点,熊孩子就去抢,熊孩子的妈妈静静地在边上看着,不时嘟囔着“大人还跟小娃娃抢”、“干嘛不给我儿子玩”……。我不禁愕然,作为母亲不但不批评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行为,还助纣为虐、倒打一耙,这样畸形化的教育也只能旁观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可奈何了。

作为家长,孩子成长道路上犯下的错误始终与自己脱不了干系,既然在犯错误之前没有做好应有的教育,在犯错误之后是否该承担起责任来,让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很赞同这样一句话: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在达到静待花开的美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有人已经剪过枝,示过肥,浇过水。一切就绪,方能静待花开。

否则就变成了守株待兔。(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