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公务员招录中,50%左右的岗位都倾向于乡镇等基层公务员机关;到了今年,基层公务员招录比例依然保持在40%左右。截至昨天,省考报名时间已经过半,虽然全省网上报名人数已经逼近13万,但记者发现依然有不少乡镇公务员岗位暂时无人报考……(9月17日中青网河南)

为什么都不愿意去报考乡镇岗位?是因为它不是公务员岗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外是因为基层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单调。我们之前可能习惯了繁华的市区、丰富的娱乐、便捷的交通、高速的网络,当有更好的选择时,选择到基层工作,似乎是“自找苦吃”。

不可否认,在省直机关、城市,起点高,平台广、晋升通道多。那为什么国家还鼓励年轻人才去基层锻炼、成长,“到基层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什么是成功?也许每个人对它的定义不一样,但我相信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有一个高起点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到基层工作,并不意味着就和成功绝缘,相反,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走到成功的彼岸。

笔者有一个朋友,在二十年前大专毕业后,分配到单位的基层班组,当时很对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在二十年前,大专生基本上是“坐办公室”的。我的朋友一开始也想不开,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没能让自己留着机关里;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好起点,将来认为没有什么出路,一度很消沉。他的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看到他沉寂的样子,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他,“在基层班组怎么了,只要你有梦想,不放弃,必能成功。”一句话警醒了他,从此他把别人的冷嘲热讽都放在脑后,一门心思的钻研技术,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种技能比赛、知识竞赛,最终从班组走到车间,走向机关,走向管理岗位。和他聊起那段经历,他感慨的说,“如果我有个好爸爸,也许我会有个好起点少奋斗二十年。但是在这二十年的过程中,我从埋怨到埋头到出头这个心理历程,这个心理蜕变的过程,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能体会心痛之深刻、改变之迫切、坚持之重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现在我的心态平稳,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反观当时同期分来的大学生,他们目前大多还是在科室里做一名办事的科员。”

他在痛恨命运的同时也在感谢命运。对于年轻人,到基层单位去,才能够全面深刻了解所在系统的全貌,才能在本系统的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面对基层的工作条件,不盲目攀比、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才能锤炼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基层面对随时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思考剖析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才能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

如果你想干事创业,请把人才成长的根深扎于基层的土壤,做到“蹄疾而步稳”,只有在基层里开展好工作,把握好规律,积累好经验,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