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一则《 铁路员工持“内部票”违规乘高铁、打乘务员>>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同样近日《中国经营报》发表的《200万铁路职工“内部票”福利监管难局》的消息,再次撩起民众对铁路职工“内部票”的关注,如同夏天的尾巴一样,仍然火热。许多网友纷纷吐槽铁路“内部票”是一种垄断式的福利特权,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当然,这都是民众在不了解铁路“内部票”的性质和使用规定的情况下,做出的片面理解。面对网友的吐槽和质疑,我们不妨理性解读一下何为铁路“内部票”。

一是铁路“内部票”并不是福利特权,而是一种工作的需要。“铁路‘内部票’属于资源垄断下的福利特权”…暂且不说这话是网友的恶意吐槽,至少可以证明,网友们实在是不了解铁路“内部票”的性质。大家认为的“内部票”其实就是铁路职工的铁路乘车证。铁路职工持此证可以往返于工作地点和驻地。大家都知道,铁路点多线长,职工作业流动分散。大部分职工工作地点与自己家庭驻地是分开的,且由于工作性质决定,出差、铁路沿线作业、紧急事故抢修等几率非常大。铁路利用这种方便快捷的票证,一方面是方便了职工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确保职工能迅速到达作业地点。由此可见铁路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使用专门的乘车证确实是工作需求,并不是占用太多的铁路资源。许多工厂都有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公交公司还有员工免费公交卡,民航每年职工都可以带家属免费飞一次…  各个行业都有为职工设立的工作便利方式,我想大家也不会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而是企业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职工安居乐业,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是铁路“内部票”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定。

自1995年开始,铁道部门就正式发布了《乘车证管理办法》来规范其使用。例如从票证开具的源头上就进行严格的审核:规定“普通职工的乘车范围限定为工作地点和自己家庭驻地之间”;“职工1人不准同时填发、使用2张及以上乘车证”等等。同时在使用时也层层把关,乘车证必须与铁路工作证一同使用,要票证相符。不能将工作证、乘车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发现票证与使用者不符情况,就要对当事人进行严格通报和经济考核。铁路部门通过出台这些严格的票证使用和管理制度,缩减职工出行的空间,约束职工出行的行为,其目的就是禁止职工将这种工作的便利变成一种资源的“享用”。

三是呼吁全体铁路职工文明乘车,别让不良的乘车行为让民众误读了“内部票”。 这段时间许多网友纷纷对铁路“内部票”有热议,甚至有些误读,其原因还是发生在8月4日的5名铁路职工不文明乘车行为所造成的。这一看似普通的打人事件,也将铁路部门的“内部票”“打”进了公众视野。其实铁路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路风路纪管理办法》,每年,都会定期对铁路职工进行路风路纪教育,尤其是春运、节假日,教育更为抓紧。铁路职工乘车证是属于无席位票,铁路部门是严格禁止职工争抢旅客座位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总有部分素质不高的职工,因为一席座位,与旅客发生冲突、殴打。这样使得旅客认为铁路职工享有免费乘车特权,还盛气凌人。这种不文明的职工,不仅让民众误读了铁路乘车证,更给所有铁路职工形象抹了黑。所以务必请全体铁路职工,合理规范使用自己的乘车证,并且文明乘车,自觉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不仅让自己工作方便,更给旅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