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泛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当然,这可以是在国内或者国外。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高铁品牌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声名鹊起,高铁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李克强总理高铁外交版图的日渐扩大,中国擘画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正步入务实合作阶段。“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中国高铁正成为这一战略的助推器。
“一带一路”沿线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改造升级国内铁路系统的需求,而中国高铁不断缩小与世界顶尖技术差距的同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作为世界高铁产业的“后起之秀”,中国高铁近一两年不断加快海外布局。20!”4年!”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曼谷与泰国总理巴育共同见证《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中泰铁路合作启动。这不仅是中国高铁成套标准首次输出东南亚地区,更意味着泛亚铁路互联互通将取得突破。就在中泰铁路合作重启的两天前,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就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达成共识。业内人士认为,新的线路将大大提升沿线各国的物流效率,加速人员、商品和企业之间的往来,成为中欧贸易一条新的通道。目前全球已有土耳其、泰国、缅甸、老挝等28个国家与中国正在洽谈引进高铁技术或合作开发,项目累计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额近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处在“一带一路”沿线。而“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更有利于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在海外竞标中“打内战”,便宜了竞争对手。火力全开的中国中车相信不会令任何一个对手生出轻视之心。
7月7日10时,中国为马其顿“私人订制”的一款时速160公里的动车组在株洲宣告下线。这是中国出口欧洲的第一个动车组项目,也是中国动车组符合欧洲TSI(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这列动车组16日在上海港罗泾码头吊入货轮开始发运。据了解,这辆三节编组的动车组将乘坐海轮取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过南海、横渡印度洋,预计10月上旬抵达马其顿。 笔者当时就在想,这真是对“一带一路”这四个字的最好注解——说到向马其顿出口动车组,笔者又不禁想起近日在众多媒体、网络引发大量讨论的德国进口中国高铁和中日高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等新闻。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后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强国。“老师”向“学生”购买高速动车组,着实让我们兴奋。最近十年正是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十年。2004年,国务院提出以“四横四纵”为重点的高速铁路建设框架。从此,中国高铁通过技术引进和自我创新,在一系列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博采众长之中形成自身优势,建立起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的技术体系,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近两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每次出访都不忘推销中国高铁。李克强总理更被称为“高铁推销员”。他说:“每次出访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都特别有底气。”这句话道出了高铁已成为中国重大科技创新的事实。正是因为日本和德国等先进制造业大国对中国高铁可能导致的冲击和相关风险,中国高铁应该尽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应该重点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
第一,必须塑造中国高铁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中国高铁的品牌价值。中国并不是高铁技术的原创国,而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川崎重工、加拿大的庞巴迪都是中国高铁潜在的竞争对手。最近在吉隆坡与新加坡之间的高铁规划项目中,日本的新干线就成为中国高铁的有力竞争对手。中国高铁必须设法摆脱“物美价廉”的传统中国制造形象,树立起高端先进创新的中国创造的品牌形象。
第二,让受众接触到中国高铁品牌,并通过真实体验提升中国高铁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在“一带一路”沿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定点”宣传中国高铁品牌;其次,谋划举办“中国高铁展”,定期展出中国高铁新成就,打造“注意力经济”;再次,在国家主导之下,尽快在海外重点区域建成一条中国高铁示范线,通过示范工程建设,让受众感受中国高铁的高品质与卓越服务,起到“一生二、二生三”的示范效应。
第三,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是中国高铁的“国际名片”。中国高铁要在列车内部环境、购票渠道与站点设计、高铁沿线环境体现“中国元素”,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高铁环境设计与服务中。 毕竟,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旨是推动“和平外交”,助力重建“丝绸之路”,造福各国普通民众,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加强国际文化沟通与交流。
第四, 当然,中国高铁“走出去”并非没有风险。去年!”!”月,墨西哥政府在宣布中国企业中标墨西哥一高速铁路项目四天后,就宣布撤销中标结果,并决定重启投标程序。虽然墨西哥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是这也给中国高铁企业“上了一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笔者说,“高铁项目建设通常要跨越几届政府,这其中的变数就会增加。铁路牵扯到国家命脉,不是去菜市场买菜那么简单,这让大家不得不慎重考虑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因此在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时要把握好节奏和度,依照计划有序地推进,尤其要注重互利共赢。”
为此,中国高铁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世界企业公民。高铁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公众关注度。意大利居民反对“都灵—里昂”高铁,认为修建隧道会破坏生态;英国居民甚至反对二号高速铁路的专门网站,认为HS2消耗更多资源,带来噪音、破坏生态。中国高铁走出去不能不考虑环保、生态因素,在建设和运营方面未雨绸缪,以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
中国高速铁路的诞生与发展,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铁路的价值,其发展之快捷、技术之先进、贡献之巨大、令世界震惊,引发了世界各国政要对高速铁路在现代社会中重要性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中国高铁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的独特优势,重新点燃了世界各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的热情。然而,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谈何容易。于是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来到中国学习参观高铁,并签订合作意向。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访问中国期间,与中方签署了100亿美元的多项铁道出口合约,创下历史出口的最高记录。在此之后,印度、俄罗斯、印尼等国家纷纷与中国签订高铁的合作项目,这一切都足以证明,高铁品牌催生高铁效应、高铁效应使高铁品牌更加响亮,中国高铁不仅在国内发展,更是依靠着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豪迈精神开始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唐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