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售票大厅里,数名男子手持砍刀,朝着购票窗口前的人群跑去,人群惊慌逃散;民警反应迅速快步追上一名男子,开枪将其击倒……昨日,一段名为“大连北站出现持刀砍人事件”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引来市民和网友高度关注。记者向大连市公安局核实,视频拍摄场景的确在大连北站,但只是一场模拟演练。8月13日来源:半岛晨报

该视频实为6月份的一场模拟演习,而后被人发到了网上。大连市公安局出面辟谣,一场模拟演练,编造为恐怖袭击,这样的惟恐天下不乱,制造虚假信息真是让普通网友和社会大众难以识破和分辨,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定性为“犯罪,因为危害巨大,影响恶劣,需要网友和社会大众及时发现和识破“网络谣言”。

前年的一条新闻,让大众感到震惊,北京网络辟谣平台每日清理万条谣言,2013年8月1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辟谣平台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下,由6家网站共同发起,千龙网负责内容搭建,搜狗负责数据整合,新浪微博、搜狐、网易、百度提供辟谣信息,一上线即整合汇集数据10万余条。业界期待,这一平台在技术应用创新的推动下,改善网络谣言治理现状,实至今日,这一现状有改善,但网络谣言象幽灵一样,治理一段好一阵,过一阵,又死灰复燃。

今年高考期间,网络上大量转载“丢准考证”消息,这是网络骗子在利用人们“助人为乐”的心理进行电话吸费诈骗;热点事件中,网络上充斥的大量“现场照片”,其实大部分是陈年旧图,事后证明此类信息多为子虚乌有;诸多反复出现的“生活小窍门”“养生知识”,其实已被权威机构证实为伪科学……。

大数据时代,网络谣言治理为何难?有专家认为,发布太容易、传播太快、删除干净太难。其实,打击网络谣言,离不开公众参与。 笔者经过收集整理权威人士,专家总结四招识破谣言,掌握四招,就能提高对谣言的辨识能力。

“招术”之一:看信息来源。有些信息来源于道听途说,有些属于个人臆想式的“孤证”;有些媒体发布的信息也没有明确的信息来源,只好标明“网传”,类似信息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不能轻信。

“招术”之二:要善于搜索、比对。一些谣言属于“旧闻翻新”,虚化了时间、地点重新上传以误导网民;还有一些谣言的内容情节离奇,可以用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将不同的说法进行比对,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招术”之三:有条件尽量直接核实。对于发布在微博、微信上的“原创内容”,联系到发帖者本人只是举手之劳。

“招术”之四: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貌似“科学”的谣言,需要再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或请教有关专家后才能做出判断,不能盲目轻信和随意传播。

国内有一知名“谣言终结者”栏目的精辟总结假消息一般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违背常识和逻辑;二是缺失新闻要素,往往只有事件,而时间、地点、人物不明确;三是无消息源,或消息来源不确切、不权威。

火车站是人员最密集的地方,公共场所环境复杂,成为不法之徒利用来自微博、微信的相关谣言,制造恐慌情绪,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这种现象应受到网民的谴责和举报,网友只有提高对谣言的辨识能力,才能还网络世界一个健康的,绿色无污染的清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