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了动车、高铁旅客近8年的免费矿泉水将退出历史舞台……
7月26日晚间,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中国铁路总公司7月26日发布通知:全国各高铁站将不再向乘坐动车组列车的旅客提供免费矿泉水。这次“赠水”的风波其实早前几个月已露眉目,如果还是“事出有因、查无实证”地糊弄起来,恐怕真的难以服众,尤其是在铁总身负巨额债务的当下。负债三万亿却白送高端矿泉水?貌似有道理,细细分析,就知道该结论是经不住推敲的。
质疑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站在公正、负责任的角度去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笔者认为,与其质疑赠品价格的高低,不如直接置疑铁路负债的真正原因以及高铁票价的合理性。否则,就象浇花浇不到根上,说话说不到理上一样,给人的感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拣起了芝麻,丢掉了西瓜。作为交通运输大动脉的国有企业,铁路部门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既然是一个公共服务产品,那么,它的定价机制与一般商品必然存在着巨大区别。当火车票带有公共属性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成本和乘客愿意出的价钱,更多是还要把公平因素考虑进去。所以,铁路企业亏损与完全意义的亏损不是一个概念,有很多的政策性因素,再有,在铁路建设高速发展、铁路运输网密集建设期间,铁路系统自己还承担了很多基础性建设资金,用在新线的开发上,仅凭一个点的盈利和亏损,来定位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也不是很科学的、客观的。
如此,从赠送矿泉水来说事,是不有失偏颇了呢?铁路系统的公共服务属性以及一代代铁路人为了铁路事业无私的奉献,是不是全都湮没在您看问题短小的视角里呢?如果是这样,何谈公平、公正?
“铁老大”既然改为企业,那就要按市场的规矩效劳:一是成本与收益的核算要相当。国家投入那么多人、财、物力,万千普通乘客的“获得感”毕竟怎么样?每年几个亿买水、赠水,要是用来降低票价或者改良处事,会不会更经济更划算?二是契约意识与法治精神。买水、赠水的招标信息长年说不清道不明,当局洽购价怎么比网络零售价还高?国企,国之重器,做大做强做优是全民怪异愿景。什么叫强、哪里算优,得让老庶民来评价。只有被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审慎、稳健搞利益事与经营,让乘客舒过度与支付的价款基原形当,让国有资产不被任何营销的旗号侵蚀、甚至流失,国企才气播种到普遍的信任,才气克服“老不信”的舆论危机。一瓶水的事,看似不大,较真起来,真不是小事,闻者当足戒。倡导节约环保,车站、列车已具备免费热水供应条件。
很多旅客会问,这次停止赠送矿泉水是何初衷?铁路部门的负责人解释,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逐步建成,各车站服务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车站和列车能够满足旅客的饮水需求,因此车站不再赠送矿泉水。这是环保节约的体现。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大车站候车大厅都配有热水供应点,即便春运高峰也能满足旅客的需求。而动车、高铁每节车厢都配有热水点和纸杯。虽然动车、高铁停止了全员派发矿泉水,而特等座、一等座的水和小食品暂时还没有停止赠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