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广东深圳,记者暗访发现,罗湖汽车站和火车站广场上票贩子再次出现,里面不乏一些老面孔。他们装扮成车站工作人员,将乘车的市民带到自己有联系的票务点,实施诈骗来牟利,每天上当受骗的乘客难以计数。(新浪网 7月8日)

众所周知,暑运是我国在夏季7月初至9月初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暑运一般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出现在7月上旬;第二个高潮出现在8月下旬。与春运有所不同的是,暑运主要以高校学生暑假返家及开学返校为主,并伴随旅游流和民工流。虽然现在一票难求已经不是主旋律,但票源紧张问题仍不可避免。

票贩子也随着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益孕育而生,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公安部门都会出动警力进行打击,可总是屡禁不止,有人说是内外勾结打击不严;有人说是车次太少应调整运力,可笔者认为,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乘客的投机取巧,图省事才给了票贩子的一席之地,让他们为虎作伥。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拒绝从非法渠道购买车票,那票贩子自然没有市场和利益,枯萎消失了。

票贩子的存在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害生产者(铁路部门)的利益。购票者不得不付出高价,这种高价又不由铁路部门所得。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就在于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为的破坏了价格自发的调节供求的作用。

票贩子的行为从来不可能是单独的个体行为,在其身后,必然存在着一个不法的利益联合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大量的票源,在车票供不应求时予以不同程度的加价,坑害了数以百万计的购票者的利益。想要严厉打击票贩子,除了公安部门的零容忍,铁路部门加大实名制购票力度,控制内部出现蛀虫,更需要我们消费者看明白,想明白,不被票贩子宰割,不给他们创造机会。如果继续从他们手中购票,恐怕票贩子现象还会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黄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