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4个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11.44亿吨,同比减少9.4%,其中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9.31亿吨,同比减少8.6%。(5月13日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有时候,改革的初衷是被逼的,而铁路改革是迎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铁路从2013年实行政企分开后,就开始了企业化、市场化的探索模式。从2013年的6月15日起,开始实行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触及的已不仅仅是盘根错节的利益,也触及到了铁路行业的“灵魂”。相必,铁总知道企业最终的出路是发展、改革、创效。
不过,有资料披露,201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7.58亿吨,同比大降21%;其中1至2月完成4.67亿吨,同比下降26%。自2013年3月以来,国家铁路货运量已经连续下滑两年有余,且降幅有逐渐扩大之势。
全国物流形式上的紧逼,以及负债率不断上升的现实困境,特别是面临同期公路、水路货运量稳步增长,铁路货运不景气的情况下,调整物流方向,探索新的铁路物流增长点成为铁总考虑的关键点。当然,对于铁总提出的三年的规划,打造世界物流企业最需要是自我的革新和完善。
话说,在过去旧常态的经济形势下,铁路货运都保持了比较高速的增长。然而,最近几年在全国煤炭和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放缓的前提下,特别大气污染因素、全国GDP经济的重新定位,发展模式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导致了铁路货运量的下降。
虽然,铁路货运量降低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是在全国物流增长的大环境里,这个降低明显带有讽刺意味。面对这样的形式,铁路部门也在反思优化铁路货运的服务模式,特别是2014年实行的“门到门,站到站,一口价”货运办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离货运增长预期相差甚远。结合市场特点,之后,铁路又推出了货物快运,对小计包裹也纳入了运输范围,运输范围不断扩大。可是实际情况却不理想。这一点铁路货运部门应该找到原因。
有媒体报道:“想要在市场上生存,必须能够对价格信号做出及时反应,在这方面铁总是非常欠缺的。毕竟作为一个长期行政化管理、相对封闭的部门,对市场缺乏感觉由来已久,虽然现在改了一个铁路总公司的名字,但是它本身的体制改革并没有完成,还要进行大规模的产权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股份制、公司制的改革等。因此铁路总公司在体制改革的问题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管理体制改革才能补足铁总对市场信号不够敏感这一短板。
如何克服与生俱来的铁路特色,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升管理效率,从而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是摆在中国铁路总公司面前的一道道坎。
但就笔者而言,铁路货运存在很大的不便利性,特别是货运服务还是没有摆脱之前“坐商”的观念。铁路工作人员,特别是货运员要主动去探索货源。其次是铁路货运运营点太偏,货运站点不完善,也是造成百姓不愿意把小件物流交给铁路运输原因,当然还有就是铁路在人民记忆是只运输大宗物资的,还有一方面是铁路货运没有跟上电商的发展模式,现在互联网发展趋势,已经实现全物流平台了,而铁路在很多方面还停滞在上个世纪。
当然,面对当下铁路货运的形势,铁总近期明确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提出了三年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铁总已着手建设自己的综合电商物流平台,并希望未来钢材、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都可以在此网站进行跨区域、跨行业的电子交易,提高铁路物流信息化水平。通过突破白货运输,并拟建综合电商物流平台,涉足B2B大宗物资交易和B2C小商品交易两大核心业务。同时,铁路的物流网站中国铁路95306网也已经上线运行,之前的12306网站已经作为客运服务的中心网站。
铁路的货运物流改革,其实不是简单的建设一个物流平台95306就完事了,其实在互联网时代,要现实要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办客户之所需,努力在货物受理、装卸质量、信息查询、接取送达、提供配套物流服务等关键环节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利用铁路覆盖全国的网络大优势,铁路运输能够与“互联网+”这种新常态结合起来,应该会大幅度提升铁路货运的竞争力。(匡善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