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乘坐火车远途出行一次,2000公里路程,列车运行20多个小时。提前好几天也没买到硬卧票,只好买了硬座票。感觉如今火车上的安检、卫生、服务还是不错的。旅途刚开始时还挺惬意,看看窗外的风景,和人聊聊天,,到了后半夜,整个车厢所有乘客都昏昏欲睡。但列车座椅靠背竖直,有的上部还略有前倾,让乘客头部、上身重心不稳。当困意袭来,乘客头部左摇右摆,困得不行又难以入睡,很受煎熬。我想,为何不借鉴大巴车座椅形式,把列车硬座座椅改为同向后倾式座椅呢?5月12日来源: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铁路的发展是高铁建设一日千里,服务日益接近市场化,互联网+也是进入深度融合,可是唯独有一样,火车硬座几十年没有变化,让很多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和声音。笔者认为,这是铁路发展过程中,过渡最慢的硬件设施,这是铁路自身的公益性所决定的,近二十年车票未涨价,转制二年来,虽面临市场化运作,但铁总的思路是保证公益性的同时,高铁和动车已经全面升级,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淘汰绿皮车是必然趋势。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火车硬座?火车硬座,也被称为硬板,火车的座位一种,分3人座,2人座,短途还能忍受,长途非常不舒服,尤其是绿皮火车。硬座每排五个座位,以走道分开,一边两座长椅、一边三座长椅,座垫和靠背填充物较少。除了火车硬座之外,还有无座,软座、硬卧、软卧,餐车茶座等几种乘车方式,
其次,硬座是最便宜的火车乘坐方式之一(无座的价格等同硬座)因为其价格低廉,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特别是农民工朋友。但也因为其价格低廉,而且硬座车厢同时出售“无座”车票,因此在运输高峰时期,车厢内人多杂乱,卫生、环境和舒适度都很不理想,因为不像卧铺车厢那样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治安概况也不理想。但随着近几年铁路部门对服务质量的提高,火车硬座的性价比也越来越高,舒适程度有所改善。
最后是列车硬座到了提档升级,更新换代的时刻吗?2014年7月铁路列车陆续更新车型,告别现在的“绿皮车”升级为“红皮”空调车,特别是合肥至淮北K8359/8360次、合肥至宿松K8391/8392次列车6块钱到庐江、12.5元到蚌埠、22.5到宿松将渐成历史,很多人开始怀旧“绿皮车”因为它成本低,造价也不高,所以相对价格就特别便宜,因为铁路转制后,一切都是自负盈亏,总公司也不保投资和风险,把列车硬座座椅改为同向后倾式座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急于改装后,车票也不能随便涨价,根本收不回成本不说,几年后,列车硬座更新换代又要全部淘汰,现在动车,高铁的座椅都是非常舒适的,特别是商务舱,商务舱座椅与其他座椅不同,座椅前后距离很宽。将来铁路发展的趋势是火车硬座退出历史舞台,应该不会让民众等太久。
笔者认为,正视发展进程中的铁路“火车硬座”困境,除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多一些“问题意识”,也需要公众和媒体能够多几分“过程意识”如果大家都能以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和进步,甚至群策群力地一起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要比简单的情绪化宣泄更可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