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6日起,12306网站及“铁路12306”手机购票客户端的购票、退票和改签时间由不晚于列车开车前2小时调整为30分钟。即只要不晚于所需乘坐列车开车前30分钟,旅客均可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办理购票、退票和改签业务。同时,为了不影响其他旅客购票,列车开车前2小时内所购车票请于10分钟内完成支付。(5月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

 近日,铁路部门对互联网车票购退改签时限做出了新的调整,这是继火车票提前60天预售之后的又一便民新政策。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舆论热议,大家对新举措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人为此次时限调整大力点赞的同时,也有人对铁路部门能否经得住时限调整所带来的服务效率的考量持观望态度。笔者认为,新事物的产生总伴随着赞成和反对的声音,改革是促使事物不断完善进步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于最后成效如何,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总而言之,此次新措施的出台在满足民众出行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网络终端购票普及率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高铁线路的开通,高铁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高铁公交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等成为出现在人们视野的高频词汇,从中折射出的是广大旅客对公交化乘车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期盼。而此次网络购票时限调整不仅能让旅客在转车和去车站的路程中使用手机购票,实现赶车购票两不误,同时也为临时调整出行计划的旅客预留更多时间,为公交化乘车的实现提供了更大可能。

生活中,因计划改变而在出发前不得已进行退改签的情况时有发生。因退改签而回流的客票资源因受开车前购票时限的影响不能得到更有效地被利用,使得资源在流转中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此次将开车前截止时间缩短有利于促进富余的客票资源回流,让有限的客票资源在流转中尽可能地“被合理分配”,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物尽其用”,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自2011年12月互联网购票新方式的推出,移动互联终端把人们的购票、退票、改签等行为从火车站拉回了家里、单位等生活和工作场所,大大缩短了人们的购票时间。互联网购票方式让铁路在“服务升级“之路上取得了质的飞越。但据相关统计表明,自2015年以来广西地区通过互联网购买的车票数量仅占所有售出火车票的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部分民众对网络购票流程的不熟悉,从而选择习惯性的面对面购票方式。此次基于互联网终端的购退改签时限新举措有利于提高民众对网络购票的使用频率和认可度,使互联网购票方式得到更广泛地普及,让“互联网+服务”的便利更深入人心。

网络购票截止缩短的是时间,延长的是广大旅客出行前计划修改的提前量;提高的是对铁路部门服务效率考量,降低的是旅客的出行时间成本。行进在“服务再升级”之路上的铁路,倘若有着你我他的理解,相信未来的道路必然越加坦途。铁路在为畅通国人出行之路不断努力的同时相信真正意义上的“便民”终将离你我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