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高速铁路出现,到2015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居世界之首。6年的时间,高铁在除宁夏、西藏、云南外的全国28个省份驰骋无阻,高铁的福利已然泽披千家万户。
从近几年的“两会”就能看出,几乎在每年的提案中都有加强高铁建设的相关议案和建议。国家也在政策上或是资金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侧重。在今年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中国铁路总公司掌舵者盛光祖提出暂不发展时速600公里的高铁。
高铁如此备受瞩目,在中国各地也出现了高铁争夺战,甚至城市之间“反目成仇”。近期,同处湖北的荆州、荆门两市的关系有些紧张,这对兄弟城市间暗自爆发了民间“高铁争夺战”。像这样为争夺高铁“反目”的“邻居”还有十堰和襄樊;河南的邓州和新野;等等。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于是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为此不少政府官员“舍身拼命”。
地方越来越强烈的声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一部分高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的设置,但这又将高铁建设的经济性和科学性置于何地呢?
事实上,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建高铁站,一些人口少、经济弱的地区高铁项目几十年也收不回成本,得不偿失。一条高铁线路和沿线站点的设定,首先是由铁路部门委派专家进行设计和勘探,一般是委托距离该项目较近的铁路勘察设计院来完成。一条高铁的设定要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从经济性上看,在尽可能走直线的基础上,也要尽量靠近经济据点,靠近资源和人口聚集区;从安全性来讲,要经过严格的勘探和钻探,要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在线路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专家组也会与铁总、沿线地方政府和地方铁路局进行反复协商,然后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改委审核。高铁项目必须考虑的就是经济和安全两大问题。
高铁之利有目共睹,高铁争夺战也在所难免。但请将科学、经济、安全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是最负责任的选择,无论是对大众还是国家。愿我国的高铁建设还是着眼长远规划,少看今人脸色。(郭雅静)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