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报刊及网站重点报道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铁路现代物流建设现场会的新闻。铁路正加快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创新铁路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阳光网4月30日)

看到这则消息,让人不由地想到2013年6月份铁路货运改革。那次改革中,铁路一改以往看脸色发货,办理手续繁杂,一门心思经营所谓的大客户等陋习,放下“铁老大”的身段,以“店小二”的姿态迎接货主,实行“简便受理、随办随到、规范收费、热情服务”原则,提供“一个电话、一个窗口、一张支票”的“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搅活物流业一池春水。从而,凭借发达的铁路网络、充足的运能、雄厚的实力以及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网络化、绿色环保的运输方式,铁路具有更强的实力,一度拉动铁路货运量的上升,让人看到了可喜的成绩为之鼓掌称赞。

短短三年过去了,铁路货运后续乏力,继而进入了一个持续的低迷期。如2014年四个季度,铁路货运量分别下降3.5%、1.5%、2.5%和7.8%,特别是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8.7亿吨,同比下降9.4%,绝对数量回到了2010年水准。看到这样的数据时,我们不由地为铁路扼腕叹息,不禁要问:我们的改革是否跟紧市场的步伐?是否牢牢把握住市场脉搏?是否还存有漏洞?下一步怎样做才能扭转这一跌跌不休的局面?

首先,铁路货运改革起步晚,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快速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煤、矿石、水泥等黑货大幅度减产,造成铁路大宗货物运量锐减;而另一铁路零担业务一度关闭,于2014年9月17日才重新开启,岂知外面的货运物流、电商、快运等行业早已蓬勃发展成型,铁路要想从别人手中抢得一杯羹,其困难可想而知。亡羊补牢,悔之未晚。铁路已经觉醒,痛定思痛,周密分析、精准定位,相继开行货物快运列车、高铁快递等业务,发挥全国铁路网互联互通的优势,发挥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优势,奋起直追。

其次,铁路臃肿的体制和单一的运营灵活度影响铁路货运的发展。如今,铁总下设十八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各自分管各自的区域,行动起来步调不一,缺乏整体运行机制。且网络整体合力不足,铁路系统内部的运输作业、站场仓储作业、代理业务等环节缺乏协调,甚至存在管理和经营机构重叠造成内耗。另铁路运输组织集结时间较长,不如公路灵活方便,无法满足客户“零库存”生产24小时供货需求,难与客户生产或销售保持同步。加上铁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共享不足,如铁路货运许多工序仍停留在帐、卡、物相符的手工操作水平上,采用的TMIS信息系统完全是一个内部管理系统,客户根本无法从外面实时跟踪查询。特别是,铁路基本上都自己单干,与公路、航空、海运等物流方式联系少,没有有效的利用合作共赢的策略。针对这些问题,铁路部门正在逐步改善,就请我们关注它所推行的新政策。

其次,铁路货运改革宣传力度不够。古人云:“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认识到:三等企业做产品,二等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铁路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酒香也怕巷子深”,铁路货改有很多很好的新措施,世人不了解。如网民网络购物时,绝大部分人知道选择“顺风”、“申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少数人知道中铁快运,更不用说熟悉高铁快递产品“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四项限时服务产品和“经济快递”、“同城快递”、“车票快递”三项服务标准。也许有人会说我们铁路部门根本就没有与这些商家合作经营,那么现在中铁快运推出经济快递首重为12元,续重每公斤为6元,与“四通一达”等民营快递持平,且高铁快递更为安全、方便,已覆盖目前151个城市,商家、网民怎么还不与我们联营呢?归根结底,铁路应加大宣传力度,多在央视、互联网、各地方媒体、各大小火车站宣传栏等场合,着力宣传铁路货运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及时公布铁路货运利民的新政策,让广大老百姓看到铁路部门正在积极向热情、周到的“服务小生”华丽改变,以此赢得民心。

综上所述,铁路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今天生存下去,继续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必须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这是市场发展的结果。

这次铁路货运的深入改革,使铁路正走进市场、深入市场、适应市场,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无论在硬件还软件服务设施上,铁路正在努力去改正、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让客户从中受益,将会迎来春暖花开的春天,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