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到了快速客运铁路助力经济、旅游等方面的甜头,荆州市率先由民间在当地组织多次签名倡议活动,希望沪蓉沿江高铁能经过荆州。而与荆州南北相望的荆门市,民间也充分表达了“湖北唯一不通动车地级市”对高铁的热切期盼。对于高铁落户谁家,这两个“本是一家”的城市,在民间率先“较起了劲”。(4月20日《搜狐网》)

看到此则消息,笔者不禁有些感慨。高铁在我国出现不过短短七八年时间,可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对于高铁,大多数国人最先都是一副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习惯了普速火车的速度,历经几次铁路大提速,最高速度也在120公里左右。忽然间铁路部门宣布最高速度将达到380公里/小时,感觉的确很震撼。彼时,国外媒体也是一副质疑之态,他们并不相信中国已有这样的科技实力。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高铁一经出世便震惊世界。数年间高铁通车里程从零到世界第一,并占到全球高铁里程的一半,这自然赢得全世界人民为之关注并赞叹。而在国内。高铁在快速改变人民出行方式的同时,对于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争抢对象。

去年9月,郑万高铁规划时,河南邓州与新野两地民间先后发声,高调掀起“保卫高铁”运动。在新野,民间还组成“新野保路联盟领导小组”,他们唱着改编的歌,将贴着标语的宣传车开进田间地头,组织百人上街。而邓州的老百姓则发起“反击”,不少远在外地的邓州人迅速联合起来,在全国多个城市拉起横幅声援家乡“保路活动”。

在湖南境内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邵阳因与相邻的娄底市争取设站处在下风,邵阳为了抢高铁,不少政府官员“舍身拼命”,孩子住院不照顾,自己生病没空医,过家门而不入,每晚开会到十一二点……

同样是郑万高铁,湖北十堰与襄阳两地也争得不可开交;如今沪蓉沿江高铁荆州与荆门也开始明争暗斗。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高铁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但笔者想说,高铁线路的规划有其工程设计施工的科学道理,不宜也不该被人为因素左右。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摆出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除了让铁路规划部门为难以外,对高铁建设本身并无任何好处。两者只能选一的必然结果,也势必会造成本是同省好邻居的两地从此心生间隙,对于今后的共同发展也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高铁争地运动,争的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愿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后劲不足,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规划好地区经济的结构和层次,而不是押宝在高铁上,才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李永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