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克制”一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常常讲,生气伤身,需要“克制”;饮酒过量,伤身,需要“克制”等。虽说“克制”一词在日常生活中频频“露脸”,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存在怎样的意义呢?

“克制”的本身释义为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有条件去做而强制自己不去做。也就是说,在我们思想“抛锚”的时候,我们要敢于面对,要勇于说“不”。笔者认为,“克制”不是一枚枯燥,生硬的词语,而是治疗我们所有从业人员思想麻痹的一剂良药。

就铁路系统而言,随着铁路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办法慢慢被引进使用,如6A视频系统、录音系统、升级版酒精测试系统等相继运用于生产一线,为安全运输保驾护航,同时针对现在电子设备使用越来越广泛,铁路也加紧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重点整治在职工在工作期间使用电子设备娱乐的问题。

新管理办法实施如一枚穿越而来的石子,让原本平静湖面荡起层层涟漪。“以后又不能痛快的饮酒了”,“以后待班不关手机要扣钱了”,纷纷云云,各有各的念叨。但最让人折磨的还是视频和语音系统。面对精确的画面捕捉,清晰的录音回放,部分职工自然是不适应,因为回放的视频和录音,有他们不按标作业最有力的证据,自己“把柄”被抓,发点牢骚自然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努力“克制”。

“克制”自然是要克制以前的不足,严格按相关要求按标作业,而不是“克制”因管理力度增大心里产生的怒火或者怨气。规范作业标准化,一方面是保证整个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增盈创收。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为了职工自身,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地的生产行业,因职工本人违章违纪,麻痹大意,造成伤残甚至死亡的事例不胜枚举,从最根本上原因来说,采用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经验都是为了保护职工自身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

如果说“克制”仅仅是治标,还远未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但是,如果我们迈出了治标的第一步,当“克制”成为一种习惯,也就离彻底根治不远了。(李强 王超 田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