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应为“8000公里铁路”筑一道法制屏障

2015-04-16 17:14:5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佟慧廷

作为稳增长的一大利箭,今年我国将投资8000亿元、投产8000公里铁路一直备受瞩目,但这8000公里铁路却面临着建设难、融资难、盈利难的“老大难”。(来源:北京商报4月13日)

解决这三大难题,不仅需要在技术、资金、机制改革等多方面加以努力,还需要在法制建设上下功夫。确保铁路建设顺利进行,法制保障不容忽视。

在建设难的问题上,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铁路建设经验,解决技术难题并不算棘手,但是从北京商报发表的文章来看,这“8000公里”还面临着极大的环评难题。“仅在四川一地,就曾因为涉及‘变更环评’问题以及与国家相关部委协调难度大等原因,使该省多条铁路项目推迟开工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可以借鉴青藏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青藏铁路的修建也曾面临特殊的地理环境问题,在采取的多种应对措施中就包括法制措施:“全线实行环保监理制度,总指挥部委托第三方对全线环保进行全过程监控,省环保局与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的环保责任。”(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那么,在“8000公里”铁路的建设上,也应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制措施,明确责任,既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在多部门的协调过程中更加有法可依。

在融资难的问题上,商报文章中提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赵坚教授的观点。赵教授认为在融资方面,不仅要想办法,合理规划,吸引投资,也要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步伐。一方面,在铁路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发生经济纠纷的风险,只有坚持依法经营,约束自身,能够严格守法、正确用法、有法可依,才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使铁路系统对外更加透明,给持观望态度的外部资本打一针定心剂。在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监督、保障作用。法制是铁路改革的稳定剂,加快建立和完善铁路法规体系,是铁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谋求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让法制的建设跟上铁路机制改革的步伐,这对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必定有所助益。

在盈利难的问题上,众所周知,这一直是铁路的一大难题。

那么,除了要科学规划、提高运营效率之外,铁路企业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创建市场化的经营环境,而在这个市场化的经营环境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构建一个健康、有效的监管体系来为之保驾护航。有人说改变铁路盈利难的一个方法就是提价,那么,怎么提?提多高?这不仅仅是市场决定的,还应该由法律来进行规范和约束。有了法律的监管,才能够避免出现价格垄断,最大限度地保障大众和铁路双方的权益。

    近年来,铁路企业一直在坚持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强调创新思路,大力增收节支,积极经营创效。可以看出,铁路在背负极大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也在竭尽全力地想办法扭亏为盈。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依靠不断完善的法制体系和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铁路未来的发展必定充满生机与希望。(佟慧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