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稳增长的一大利箭,今年我国将投资8000亿元、投产8000公里铁路一直备受瞩目,更何况,这“八千里路”将走得异常艰难。4月11日,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在重庆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今年铁路建设目标任务虽然与去年大体相当,但是工作难度加大、面临挑战增多。“很多人都看到了大修铁路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忽视了批量工程的难度,其实无论从建设本身还是融资和后期的经营无一不是面临重重阻碍。”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坦言。(2015-04-13 08:52:49 来源: 北京商报)
纵观中国铁路几年的发展趋势看,抢占国际市场、大修铁路的意图非常明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关键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李克强对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铁路重大项目建设的圈定,更是给铁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在这个时候,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西部铁路开发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其实对铁路来将未必是一件坏事,只有冷静的分析优劣,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让走过铁路走得更加稳健。
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办法解决问题是我们多年成功的经验。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西部地质原因带来的修路难困难,很多年前宝昆、宝成等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现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至于融资难的问题,专家更是给指出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开放市场,透明经营,才能实现双赢,多方扩大影响,针对实际做好调研,明确中长期规划,让投资者放心,明确西部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契机,同时铁路在收益分配机制、运价机制、结算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借鉴城市通勤列车和京津冀城际铁路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展有活力的项目,得到民众和地方政府的认可,融资就能够得到解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铁路部门不能以高铁发展的模式来面对目前的实际,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市场需要去逐步发展、壮大,当然也不能暂时的不盈利就断了百姓的出行工具,“政策列车”的开行,与民生休戚相关,社会公益性运输必须继续执行。高铁的“高大上”固然好看,但是却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而建设开行,高铁成功的经验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试想,大山深处的几个小镇子有建高铁的必要吗?一方面,在规划项目时要因地制宜,不必所有线路都按最高时速设计,在一些需求较小的地区,适当降低时速的设计方案可以节约很多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已经开通的线路要合理调整供给,规划发车班次与时间,最大程度与市场匹配。没有了“高大上”的西部铁路,在映入人们视野的时候,也许会有一道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给你,给我留下独到的印象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