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社30日撰文称,李克强总理海外助推中国铁路的收益创下历史记录,如今,他的努力开始“结果”。文章表示,在访问非洲或其他发展中地区时,李克强总理经常“推销”中国铁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去年这一产业的创纪录收益表明他推销的回报正逐步显现。(中国网 3月31日)

近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发展厚积薄发,通过不断技术创新、自主研发,逐渐摆脱了一些关键技术被国外产商“绑架”的窘境,研制出了一套安全可靠、运营稳定的“中国制造”高铁产品。在国家顶层外交力量的推介下,实力赫然的中国高铁已然走出国门,打开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国际铁路市场,其衍生的收益回报与国家实力也在稳步提升。

就国内来说,继2008年建成京津首条高铁线以来,6年里,中国内地31个省区中有28个已全面覆盖高铁线路,其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如此强劲硬实力的支撑上,铁路市场化深入改革的“新花样”更是锦上添花,车票延长新政、动卧包厢……一项项便民新政着实让广大旅客尝到了铁路发展的甜头,如今的高铁在国内俨然成为了交通业的“新宠”。

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上对铁路建设技术标准的选择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对此,中国高铁一路披荆斩棘,从设计、施工、装备及标准实现“拳头式”走出去,全套产品完成了由“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的完美蜕变。如今,泰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甚至美国波士顿……这一批批海外大单无疑是中国铁路实力的体现,更可窥见中国铁路已悄然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内“宠”外“赢”,如今中国高铁发展的步伐可谓一日千里,从拥有全球最长的高铁线路到成套“走出去”的成熟产品,从国内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后盾到互利共赢的开放姿态,中国用行动向世界展示了“高铁名片”。在这大好形势下,相信依托“一带一路”的战略谋划,中国铁路发展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