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车厢里的陋习》,曝光了一些旅客乘坐火车时的不文明行为,给其他人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指出一个安全的旅途,一个好的环境,需要严格管理,更要人人自律,呼吁大家在任何公共空间,要守法守规,守住那道最基本的文明底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国人的素质形象越来越为国内外所关注。而火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从中能窥见国人的素质好坏,更能窥见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否,铁路部门和旅客都应该为提高火车文明程度而努力。除了铁路部门要改进设施,加强管理外,作为旅行的主体——旅客的旅行状态,比如守法、讲秩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谐相处等等要素恰恰是提高这个流动的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因素。但就目前来看,差强人意的情景还是很严重地存在着。
旅客随手向窗外抛扔物品导致车下人员伤害,在禁烟区吸烟而不听劝阻,把烟蒂塞入垃圾箱再次构成火灾隐患,甚至在动车组因为有旅客隐蔽吸烟导致报警,旅客登车不排队,在车上大声喧哗、聚堆赌钱;穿鞋睡卧铺,将座位套当睡袋用,随地扔垃圾吐食物渣。这些情景的存在不仅仅是损害国人形象的表面问题,而是直接降低了旅行生活的质量,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优化。很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单纯的管理、制止总是对立的行为,造成了工作人员与旅客之间、旅客与旅客之间的许多冲突。这只是一种恶性循环,只有旅客的行为自觉,并且将这种自觉不断地扩大、传染,才是最适宜的方向。
时代在进步,铁路企业必然要从管理旅客向服务旅客转变。铁路工作人员与旅客建立互为尊重的融洽关系,旅客能很好地该负起维护旅行环境的公共义务;工作人员能够摆脱监督和禁止旅客诸多不良行为的局限,腾出手来致力于宣传,致力于旅客需要的更高水平服务。而事实上,乘务员服务态度的总体进步和旅客素养的不断提高也令人鼓舞。笔者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比较拥挤的春运列车上,一些旅客手拿着食物空包装在寻找垃圾箱,他们没有随手扔地上。也越来越多地看到旅客与旅客之间,旅客与乘务员之间的口角与纠纷明显减少,更多的是理解与宽容,旅行中提倡好心态已经成为风尚。这些与旅行物质条件的逐步改善相伴出现的兆头给予我们信心,同时也告诉我们,真正实现旅行环境优美的动力源于旅行的主人——旅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