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宵节和三八妇女节的陆续结束,广铁集团又迎来了一波返程客流小高峰,近期日发送旅客再次突破百万人次,3月8日达到高峰113万人次,同比增加22.3%,其中广州南站发送12.3万人、广州站发送5.7万人;均较往年有所增加。(广州日报 3月10日)

   回想过去普铁时代,搬个小板凳昼夜排队买票,车上人挤人,煎熬两三天才能回家,春运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脏、乱、挤,各种气味混杂,连想上个厕所都寸步难行。

   随着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高铁应运而生。宽敞舒适的车厢环境、美丽“高姐”的微笑服务,这一切都颠覆着人们对铁路、对春运的印象,大家不会再嘲讽春运是春怨,而是将春运视为春愿。2015年广铁春运发送旅客将高达4100万人次,而高铁就将发送旅客2200多万人次,其运能超过了普铁。不得不说,高铁正在改变春运。

   就高铁本身而言,高速铁路继承并提高了传统普通铁路“受气候变化影响小、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的优势,更有着“运行速度快、能源消耗低、污染小、旅行舒适度高”等特点,这些优势与特点让高速铁路成为解决大范围内高速输送旅客、货物等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对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再者,中国能源结构目前仍以煤为主,而煤的本身特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决定了煤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逐步减少。而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的石油与天然气并不多,暂时无法摆脱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用高铁这种消耗电力,且具有巨大运输能力的战略运输工具,来替代消耗大量自身并不具备的石油制品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中国对于石油的依赖性,从环保及能源利用率本身映射来看,高铁也更具战略价值。

   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高铁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众望所归,为国家大环境下新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义产生了强烈共鸣。随着高铁的基本成网,在未来高铁一定会成为中国交通的顶梁柱,同时也将掀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