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凌晨,阿金59岁的母亲李水清登上k6578次从深圳西开往怀化的火车,开车前忽然胸闷喘气,而后昏迷,自此再也未能醒来。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阿金认为,如果在母亲上车之后能立刻得到有效的救治,不至于撒手人寰。(3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始终不能接受母亲死讯的阿金和阿彩兄妹认为,母亲在出现不适的时候,并未得到列车和火车站方面的有效救治,反而是对方的不作为导致李水清错失了最佳抢救时间。
对于阿金一家的指责,深圳西站回应,事发时接到列车长的紧急呼救之后,客运值班员就立刻拨打120要求急救车赶到现场,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请求调度部门暂缓发车,1分钟之后铁路工作人员合力从车上将已经昏迷的李水清抬下。同时为120急救车进行了引导和安排医生实施救治,不存在不作为的行为。
类似文中所述旅客火车上猝死引发纠纷的事件不是第一次,旅客发病,列车工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施救成功会觉得是应该做的,不成功就会被认定不作为。
其实火车、汽车、飞机等都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不是一座医院,交通工具上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无论乘坐哪种运输工具,旅客买票享受的是旅途上的服务,为旅客提供医疗应急服务只是一种义务,不是旅客享有的权利。工作人员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士,对于旅客突发病症,他们所能做的首先是施行一些基本的应急救助措施,然后打电话准备警车、救护车等,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前方合适的位置等候,同时联系调度部门在最近站点停车。
文中铁路工作人员的发现情况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掐人中等紧急救治,同时拨打120要求急救车赶到现场,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系车站客运值班员请求晚点发车,1分钟之后铁路工作人员合力从车上将已经昏迷的李水清抬下,同时为120急救车进行了引导和安排医生实施救治。由此可见,铁路工作人员的确尽到了义务和能力,做到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最后的去世,家属将责任推给铁路工作人员,显然有些不妥。
出门在外难免遇到意想不到的事,为了确保旅客的健康安全,一方面铁路部门加强日常教育与培训,以便从容应对列车上发生的意外情况;另一方面患有严重心脏病、心梗、脑梗等患者,在长途旅行之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充分的防范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