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期间,铁路行业都备受代表瞩目,从如何修建铁路到如何更好地发展铁路,从如何改善当前的出行环境到下一步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事无巨细,都难逃代表们的“法眼”。据统计,仅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至五次会议期间,原铁道部共收到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铁路工作的建议就达1061件,比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增加689件。连年增高的数字,不仅说明了代表们对于铁路行业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盼,更说明铁路在我国的特殊地位以及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特殊情感。

因此,当我们看到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关于“降低高铁票价、增加动车车次”的建议也不足为奇,但是,当笔者看到这则提案是由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提出的后,顿时深感诧异。宗庆后先生从上个世纪七十年白手起家到2012年成为中国内地的首富,而且一直作为娃哈哈集团这一“商业帝国”的“掌门人”,其在经济领域翻云覆雨、搏击长空的能力和对经济脉搏的掌控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堪称经济领域里“大师级”的人物怎会提出如此大失水准的提案呢?

在宗庆后先生看来,“因为票价太贵,普通老百姓坐不起,无奈选择绿皮车,造成一则绿皮车拥挤不堪;二则高铁空座率很高,导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因此他建议“降低高铁的票价,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票。”乍一看这个提案,貌似在理,毕竟什么东西降价了都是老百姓受益,值得拍手叫好。但是仔细分析,这则提案显然经不起细细推敲。

宗庆后先生提案的核心思想就是薄利多销,这一营销手段在古今中外商品销售市场上被众多商家和企业广泛使用,且屡试不爽。这种营销方式虽然摊薄了利润,但是最终的结果仍是积沙成塔,实现快速盈利,因此薄利多销不仅能加速资金周转,还能迅速抢占市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商战”中窥得一斑。

同样的模式放在中国高铁身上是否适用呢?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薄利多销模式下的中国高铁。同样的价格人们只会选择更快的交通工具,所以普铁注定是门可罗雀,而高铁却人满为患。或许有人会问“人多就不能多开几趟吗?”是的,不能多开,因为列车与列车之间必须留出安全间隔,且机车、铁轨、信号、电力等设备为了安全起见也不能长期满负荷运转,必须留出时间维修,现在高铁的维修时间是在夜间,也就是在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群人为了第二天高铁的安全运行在挑灯夜战。“人多我们可以站着啊!”或许也有人持此观点,殊不知超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吗?更何况是在高速运行的高铁上。因此,受安全因素的影响,每天高铁、动车所能开行的数量是固定的。所以,那些因高铁降价而纷至沓来的旅客只能望车兴叹,欲速而不达。

其实就目前铁路开行列车的方案来看,还是挺“靠谱”的。比如春运期间,他们就抓住了大多数旅客能“走得了”的想法,努力在运量和运能上做文章,开行了大量的普速列车。节假日过后,要重点满足商务、公务、休闲层面旅客的快速高效和舒适度的需求,又会加开更多舒适型的高速列车。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员流动相对集中的原因,火车单趟空载的“资源浪费”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薄利多销模式能把娃哈哈推向“神坛”,但载不动更多的“乡愁”,因为火车的开行的目前不全是为了盈利,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公共利益。(雷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