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春运,那些属于春运中的特定新闻还在继续上演,有在寒冬里滞留和过夜的旅客,也有被围观的曲线回家之路。近日,郑州火车站售票大厅的执勤民警崔晓春走进了公众视野,虽然儿子患有先天性脊髓脂肪癌需要照顾,但20年来崔晓春从未以此为借口,总能合理安排家庭与工作的时间,他将自己对家庭的爱分享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春运中,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是被提及最多的话题,但易于流露的责任与爱,以及浓浓的满满乡情依旧是春运的主旋律。返乡大军对家庭的责任与爱,造就了中国独有的“春运”,如何让这越来越多的人流、需求越来越大的旅客平安回家,铁路运输企业的一举一动当属最受关注。近年来铁路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每年春运季都有看得见的进步,但购票渠道多样化,依然未能告别“抢”时代;站票半价的话题仍在延续,实名制购票后,车票遗失只能另行购买“原票”的做法甚至引发了诉讼,面对这些难言轻松的春运话题,理应用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缓解这些春运之困境的特定现象,也理当回到全社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中去。
在户籍改革尚未得到落实与扩容,城乡发展仍存有落差,个体发展还不平衡的特殊时代,用责任来护航春运,依旧是铁路运输企业应答好的特殊考卷。每年都会有数百万像崔晓春这样的普通铁路工作者,在众人看见或看不见的地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勤恳兢业,护航每一条团圆之路。
要努力打造一个更好的春运,少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统筹安排、升华服务,更离不开广大旅客的理解与支持。春运开始前,许多网友不约而同对预售期调整、退改签制度作利民趋向解读;各车站售票厅内,售取票队伍秩序井然;也有民众纷纷为微博中铁路职工辛苦工作、服务旅客的感人故事点赞,留言感慨:“春运,铁路真是蛮拼的”。这些无疑是春运中企业、公众与个人在互动中所投射出的理解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铁路运输企业在春运中的责任付出、细节服务是向旅客寻求理解、增进互信的一次次努力,那么旅客在旅途中的理解包容,则是留在春运记忆中的生动回响。纾解春运囧途必然不可能一蹴即至,也不是社会角色的任何一方所能单一解决,但我们同样可以让责任护航,在包容与理解中走过春运时间,为下一次“更好的春运”投注更多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