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随着“好想你号”G90次列车的正式开行,我省高铁冠名的机构增至4家,这些机构以吃和玩为主。不过,据记者打探,目前,已经有部分实力雄厚企业,开始对城际铁路冠名有意向。(2015-02-0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高铁被冠名,现在对于铁路部门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只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铁路部门却不是“去年天气旧亭台”,频繁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总是惹“火”上身,这一年开行国际班列、高铁快运、电商专列……去年临近年底又破天荒的推出提前60天售票周期,舆情热点在这一刻达到沸点,一切的一切,我们不予是与非的置评,只是觉得铁路部门现在真的在“向钱看”。

在这种背景下,有网友提到,高铁冠名,铁路收入增加了,票价是否会让利于老百姓,能否降低一点?对于这个,笔者认为可以有,只是目前还实现不了。

对于让利行为,一个企业从长远计,是应该考虑的。去年备受关注的“滴滴打车”的运营也应该是一种网络公司让利回馈的一种行为,最终司机、乘客、运营公司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总得有让利的本钱,总不能赔本赚吆喝。高铁冠名会增加一些利润,但放在中国铁路的总的资产负债率大背景下,就会是杯水车薪。

铁路总公司去年三季度中财报显示,铁总负债合计3.53万亿元,目前,中铁总资产总计5.45万亿元,负债率达64.77%。对于一个企业,虽然有国家定向投资需要,但债务主体还是谁受益、谁承担的,在这种压力下,铁路部门动作频频,并且李总理在视察铁路总公司时说,希望做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示范。

要想在这种巨额债务的局面下,让铁路部门“让利”,相信每一个经营者都要望而却步,是不现实的。不过那也不是无利可让,现在铁路部门能做到的是在服务上下功夫,如买票、乘车体验提升服务,铁路部门付出服务,在铁路服务上让旅客享受到最大的便利,那也是一种“让利”。所以说高铁冠名让利于民可以有,让旅客出行满意就是一种让利,这才是铁路部门需要作的大文章!(时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