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高铁产子”有“爱”更有“险”

1月31日下午2时58分,从深圳北开出的D2318次列车在漳浦站停靠两分钟后正要开出,列车长袁建中收到一个消息:12号车厢的一名郑姓孕妇感到腹痛,好像要生产了。12分钟后,在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医生和众多热心乘客的帮助下,这名郑姓孕妇顺利生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人民网)

回望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不免让人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但看到顺利生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之余,又有温馨之感弥漫心田,让人翘指称赞。临盆添丁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天大之事,特别是那些为生活所迫,奔波在外的家庭,在生命攸关的时候,就更需要社会和人们的帮助。

近年来,高速铁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较好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仅仅只看到高铁的快速、新潮和经济链,那就太过于片面和单一了,优异的服务质量更是一大特色。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这则消息,大家看到了高铁列乘人员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和平时负责、认真、主动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

这件事情并非个例,细心的网友也许会在网络上发现帮助残疾旅客乘车、寻找乘客遗失物品、及时救治伤病旅客等,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由于列车上人流密集,空间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能够较好的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这也是旅客所需、服务所在。孕妇一下火车便被救护车送入医院,也着实让笔者心生赞意。列车、车站、医院间的默契配合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无疑给这起“孕妇高铁产子”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笔者认为,高铁列车毕竟不是医院产房,在我们为这件事叫好、点赞的同时,更应该发现一些深层的问题。试想,高铁顾名思义就是高速行进的铁路列车,它的乘坐范畴是正常人群,对已经过了临产期的孕妇来说,是非常不利于乘坐的,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和突发性。这就需要铁路部门在售票的同时,对旅客的身体情况应该有所了解。而旅客自己,也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彭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