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12月7日开始,在某研究院工作的季先生和太太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的就是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但这些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节前最后几天的票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目标”。

距离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在外奋斗的人们已经开始提前计划着回家过年的日程。然而,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铁总推出了售票新规,火车票预售期从原来的提前20日变成了现在的60日,整整早了40天。于是,“囤票”便像潮水一般泛烂起来,只是囤票也有“副作用”,退票也非易事。这不,有人大叫:“退票比买票的人还多!”

回家的心都是一样的急切,无论是高级白领、莘莘学子还是劳碌的民工,大家都想平平安全、舒舒服服地回家过年。只是“得天独厚”地可以守在电脑前“囤票”的毕竟是少数,只是你的“任性”把更多的人拦在了回家归旅之外。

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你能囤票,那我就可以比你囤积更多的票,而你想要的“目标”可能攥在我的手里,而我的“心仪”在你眼里却视若“鸡肋”,偏偏我们都没有想到“他”。车票毕竟是有限的那么几张,而他不能像你我一样“任性”地选择,只能守在回家前的那一刻,焦急地等待“幸运”。

对于“囤票”的你我也并非轻松。多余的车票要提前到窗口退掉。而退票的“长龙”,更是让人望之生叹,站在队伍末尾,尴尬的心态淹没掉了“囤票”优越感,面面相觑,把“任性”撞了一地。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宝贵,分分秒秒的抢票,时时刻刻处在焦虑烦躁之中,搅得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囤票的季先生诉苦道:时近年底,工作正是紧张忙碌的时候,每天为了抢票不仅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影响到了工作状态,更严重的是白白地糟踏了回家的心情。(光锦耀泽)

理性购票“六十天”

虽然还有近2个月的时间才过春节,但不少人已经开始盘算回家的行程。这自然少不了回家的车间,甚至将返程的火车票也放入了计划之内。铁路部门将火车票的预售期延长到了60天后,人们归家的心愈发变得急切起来。“早点把票买到手,安安心心地回家过个春节。”这是多少在外的民工、游子的心情啊。

有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往往在临行前遇到一些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计划一下行程。看着手里难得到手的车票只能是“想留未敢留”。火车票退票的问题也就成了人们预语还休的问题。

自从实施阶梯式退票以来,人们对铁路部门的退票制度众说纷纭,“不合理”“不近人情”这样的评论娄见不鲜了。确实,也许就在上午还要打起行装准备出发呢,下午就被通知取消了。这样的情况还真是谁也说不好啊!只是相对于退票的人来说,买票人的处境才是更加急切的。

自2013年,铁路部门实行了网络、电话订票预售期提前到20天,窗口售票提前到18天的新售票时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旅客购票,但退票率也大幅上涨。而且,越是火车票紧张难买的时候,退票的越多,这给其他没买上票的旅客以及铁路部门也的确带来了困扰。

据铁总统计,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今年暑运前期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2倍,同比增长50.4%;今年春运期间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3倍,同比增长110%。

特别是退票时间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24至48小时退票的比例为11.7%,48小时以上退票的比例为14.8%。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旅客同时预订了不同时间和车次、席别的车票,等到临走才退掉多订的车票。这样增加了这类车票发售的难度,造成了铁路运力资源的浪费。”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人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旅客们是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心理看待乘坐火车的,我是旅客,是消费者,买东西还要货比三家呢,坐哪趟车、什么时间坐、高速普速的票价,怎么也要做个比较吧?只是这种“比较”颇有些“有优势可占,不占白不占”的意味。只是铁路旅客发送量毕竟是有限的,你多占了,自然就有人占不上了!

所以在“六十天”预售票的计划里,我们不妨更加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出行计划。将自身优势化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环境,在自己可以有选择的情况下,给他人留下方便,让久未归家的学生、民工可以在春节来临之时踏上温馨的回家列车。。(光锦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