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当春节临近,无论异地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在外发展的芸芸众生,都不约而同地向着一个方向——家归聚运动。于是,春运便应运而生。春节是一种文化,蕴涵着百姓对家的向往、对亲情团圆的渴望;更能折射出的是铁路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距离2015年春运脚步越来越近了,因为铁路运力有限,在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情况下,那一张薄薄的车票牵动着人们的心弦,这个时候人们最希望的是能够顺利订购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但是面对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的确,春运期间旅客大量出行,面对一次性上亿人口大迁徙过程中,铁路的运力根本不足以满足所有旅客的需求,一票难求是正常现象,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面对春运大家,航空、公路、水运,包括铁路,没有一家能够包打天下,春运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合力。

“一票难求”的现象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解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铁路部门为了让旅客顺利出行所付出的努力。

春运年年搞,年年有不同。回忆几年前,快到春运的时候,全国的火车站都堆满了人,只为了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但是现在不同了,火车站没有彻夜排队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来说轻松许多的网络购票。为了让旅客出行更加的便捷,许多的火车站都可以刷身份证乘车。还有,高铁的“公交化”运行,不仅缓解了运输压力,更让旅客的出行更加的安全、快捷、方便。

从铁路包打天下到开放办春运到如今,改变的不仅仅是宣传口号。铁路部门用实际行动在改变,铁路部门要理解老百姓的心情和期盼,老百姓们更要看到铁路部门的努力和进步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让温馨、和谐、安全的春运完美“收官”。期望铁路能够继续努力,让旅客的回家之路更加的温暖,更加的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