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部门日前推出一项全新业务,春节期间来往京广、京深之间的旅客,购买动卧车票后加一元,即可换购一张广州塔的景点门票。昨日,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截至2月10日前,乘坐北京西至广州南、北京西至深圳北高铁动卧的旅客,只要在原票价基础上另加一元,即可获赠价值140元的广州塔景点门票一张;购往返的车票则可以享受免费入住当地酒店的优惠。铁路部门还表示,铁路部门还会提供预订旅游用车和景点门票接驳等配套服务。(1月15日 北京晨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高铁动卧这样夕发朝至,躺着出行的个性化出行方式受到了人民的热捧。动卧车票加一元可换购景点门票,如此实惠贴心的举措无疑使得高铁动卧的服务“更上一层楼”。而这项“私人订制”的增值服务不仅能为人民带来更多福利,亦能提升景区和高铁动卧的火爆程度,创造“三赢”局面,这样的营销模式是十分值得深思的。

铁路背负巨额债务已是不争的事实,截至2014年9月,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已达3.5万亿元。“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建设,新线的开通运营形成的巨额资金缺口令铁路“压力山大”。而铁路市场化改革,注定要“少吃皇粮”,争取扭亏为盈。目前货运是铁路盈利的主力军,而客运方面,由于火车票价20年未涨的火车,使得铁路客运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这也意味着铁路改革急需在客运上寻找突破口。涨价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必将困难重重,且有流失客源的风险。既然内部难以突破,从外部着手,与政府和其他企业加强合作,寻求共赢,不失为一方灵丹妙药。

 201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超过20亿人次,其中高铁旅客发送量占近40%。并且自改革以来,铁路围绕“三个出行”推出一系列为民措施,不断提升软硬件设施及服务水平,让人民享受到了实惠,塑造了非常好的公众形象。因此,铁路在承担客货运工作的同时,其本身亦是个拥有庞大顾客群的高质量平台,而这样的平台恰恰是政府和很多企业做宣传时都梦寐以求的。车站、车厢、列车电视、WIFI,铁路的宣传媒介很丰富,充分挖掘平台潜力,便可将无限商机转化为效益。

马云在谈到电子商务时,曾提到“三赢”,第一是客户要赢,第二是你要赢,第三是合伙人要赢。要想实现“三赢”,铁路在利用自身平台,需求合作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即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宣传效应才会凸显,与铁路合作的景点、品牌等才会得到人民更多的认可和喜爱。去年9月,广铁集团恢复开放列车商业冠名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皇爷食品冠名的广铁十组列车辐射南方大部分主要城市,宣传效果显著;同时皇爷食品在9月22日-10月2日期间举行有奖活动,在乘坐冠名列车的旅客中每天抽取10位幸运乘客,给予报销车票和皇上品槟榔礼包。宣传不忘民,此次合作在给民众惊喜的同时,不仅为为广铁集团赢得效益,为皇爷槟榔品牌打开了市场,,更起到了“形象共振”的效果,值得学习。

诚然,任何合作和决策都是有风险的。铁路在与他方开展合作时,以下几点须格外注意。其一是要对合作单位的产品质量、知名度、公信度等进行严格审查,以免损害铁路自身形象,得不偿失。其二是宣传须有“度”,宣传时要充分考虑对乘车环境和旅客乘车体验的影响,让旅客满意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其三是要深入调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旅客群体的需求寻找相应的合作商家,方能到达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铁路市场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改革之意在于求“变”,在“变”中进步,在“变”中发展。在改革过程中,铁路需要发散思维,不仅自身要“用力”,更要多管齐下,学会“借力”,让自己如虎添翼。同时,民众在看待铁路改革时,应多一份冷静与思考,多一些理解与支持,助铁路打造更好的“民生幸福路”。